2024-07-02(二)美中台 PMI 公布,現在景氣有過熱嗎?
摘要整理
全球製造業 PMI 概況
- 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降至 48.5,低於預期
- 台灣 PMI 連續兩個月擴張,6 月為 55.4
- 韓國 6 月製造業活動增速創 26 個月新高
美國經濟表現分析
- 消費者信心指數從 69.1 下滑至 68.2
- 信用卡貸款餘額增至 1.34 兆美元,違約率達 10.69%
- 零售銷售數據和個人消費支出均出現降溫跡象
台灣經濟表現亮眼
- 5 月銀行存款增加 4,403 億元,前 5 個月增 2 兆元
- 6 月房市交易年增 16%,上半年交易量達 13.6 萬戶
- 餐飲業 2024 年預估成長 5.2%,連續三年保持擴張
中國經濟復甦緩慢
- 財新製造業 PMI 為 51.8,官方 PMI 為 49.5
-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新開工面積僅剩巔峰時期 35%
- 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亮眼,比亞迪 Q2 銷量創新高達 98.2 萬台
全球經濟展望
- 製造業整體呈現緩慢復甦趨勢
- AI 相關產業表現較佳,帶動台灣、韓國、日本出口
- 各國內需市場表現兩極化,台灣內需相對強勁
全球缺工問題分析
- 台灣缺工人數達 110 萬人,餐飲業等服務業最為嚴重
- 連鎖餐飲業如王品、豆府等調薪 6% - 12% 以留住人才
- 法定基本工資 2024 年調漲 4%,企業實際調薪幅度更高
美國消費市場趨勢
- Nike 財報營收年減 1.7% 至 126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
- 2024 年全年營收預估年減至少 3%
- 服務體驗類消費如旅遊、演唱會等表現較佳
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
- 四大雲端服務商 2024 年資本支出預計達 2,000 億美元,年增 30%
- 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 5 月銷售額首次突破 4,000 億日元
- AI GPU 伺服器 2024 年出貨量預計突破 50 萬台
台股市場表現
- 7 月 2 日台股小跌 100 點,收在 22,965 點
- 成交量約 4,500 億元,維持近期水平
- AI 相關產業表現較佳,帶動指數維持高檔
美國債券市場變化
-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重返 4.47%
- 資金短期內從債券市場流向股票市場
- 美聯儲態度轉向,不再升息,可能影響債券市場表現
通膨與通縮趨勢比較
- 台灣民眾擔心通膨,投資 ETF 和房地產以對沖
- 中國面臨通縮壓力,僅 21% 居民預期物價上漲
- 美國通膨仍是主要經濟議題,影響消費者信心
觀點整理
全球經濟總覽:
- 全球經濟呈現 兩極化 的現象,與 AI 相關的產業表現不錯,但整體而言並非全面大好,也非極差。
- 目前全球經濟處於 半信半疑 的狀態,正慢慢摸索前進。
- 各地區的製造業 PMI 呈現好轉跡象,但消費市場則呈現極化。
美國經濟:
- 美國股市小幅上漲,但 公債殖利率波動較大。
- 美國的製造業 PMI 數據出現分歧,ISM 製造業指數為 48.5,處於收縮格局,而美國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 PMI 則為 51.6,呈現擴張。
- 美國的 AI 資本支出 雖大幅增加,但對國內製造業的拉抬效果不明顯。
- 美國的 消費需求 有疲軟的趨勢,耐久財訂單增長趨緩,零售銷售數據和個人消費支出也有明顯降溫跡象。
- 美國 消費者信心 下滑,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經濟諮商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皆呈現下滑。
- 美國 信用卡違約率 升高,90 天以上長期違約率達到 10.69%。
- 聯準會對於是否降息的態度不明確,因為股市表現樂觀,資本市場蓬勃發展。
- 美國消費市場的疲軟可能拖累全球製造業。
- 美國的消費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體驗。
台灣經濟:
- 台灣 6 月份的 經理人採購指數 連續兩個月擴張,但擴張幅度趨緩。
- 台灣的製造業 PMI 主要受惠於資通訊產品的拉貨潮,例如台積電 5 奈米以下的產品。
- 台灣內需市場強勁,信貸擴張,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增加。
- 餐飲業 雖持續增長,但也面臨 缺工 問題。
- 台灣的經濟體質在目前各大經濟體中,可能表現最為強勁。
- 台灣的製造業 PMI 是全球新興市場中最高的。
其他地區經濟:
- 韓國 的出口表現亮麗,晶片出口創歷史新高,製造業活動也顯著增加。
- 日本 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創新高,但整體 GDP 進入半衰退。
- 中國 的製造業 PMI 數據呈現分歧,財新 PMI 為 51.8,官方 PMI 為 49.5,顯示出口有上行趨勢,但內需市場疲軟。
-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持續走疲。
- 中國的通縮論盛行,認為物價將上漲的居民比例偏低。
- 中國電動車銷售量表現良好。
產業趨勢:
- AI 伺服器需求強勁,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 AI 手機滲透率預期在 2024 年底達到一成,2027 年達到 6 成 5。
- Nike 財報表現不佳,可能暗示全球庫存情況。
- 台灣的電價調漲對台積電造成成本壓力,可能導致晶片漲價。
主持人強調:
- 經濟數據的解讀角度不同,可能產生不同的觀點,經濟可以同時大好也同時大壞。
- 現在是勞方爭取加薪的好時機。
總結來說,目前全球經濟處於複雜的狀態,各國經濟體現出不同的發展情況。美國消費市場疲軟,但 AI 相關產業表現亮眼,台灣經濟在內需和出口方面皆表現強勁,而中國則面臨內需疲軟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問題。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