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四)股市空頭,都在想什麼?

2024-06-27(四)股市空頭,都在想什麼?

摘要整理

美股表現

  • 道瓊指數小漲 0.04% 至 39,127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16% 至 5,477 點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0.49% 至 17,802 點

科技股動態

  • 輝達股東會未引起股價顯著波動
  • 亞馬遜股價上漲 3.9%,市值突破 2 兆美元
  • Meta、Google 等科技巨頭股價表現強勁

空頭觀點

  • 摩根斯坦利前投資長認為就業市場轉弱可能導致消費崩潰
  • John Hussman 預測標普 500 指數未來一年可能下跌 50 - 70%
  • 市場擔憂高通膨、地緣政治風險和經濟硬著陸

估值分析

  • 巴菲特指標由 199% 下滑至 188%,但仍高於歷史均值
  • 科技股本益比達 29 倍,高於整體市場的 22 倍
  • 市值集中度高,前十大股票占標普 500 指數比重達 37.5%

泡沫判斷標準

  • 需有新技術驅動景氣繁榮
  • 價格失控波動及市場全面熱情
  • 交易量暴增,普通民眾大量參與
  • 供給大幅增加,打破稀缺性

消費衰退疑慮

  • 近4年通膨累計上漲 20%,高於過去同期水平
  • 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至 100.4
  • 殖利率曲線倒掛持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投資建議

  • 尊重週期,在相對高低點做出相應動作
  • 聚焦生產力週期,關注科技權值股
  • 採取分批布局策略,保留部分資金等待下一輪機會

台股表現

  • 開盤下跌 173 點至 22,800 點附近
  • 成交量維持在 5,000 億左右
  • 高位震盪一段時間

ETF 績效分析

  • 國泰台灣 5G Plus(00881)過去一年報酬率 62%
  • 富邦科技(0052)和台灣 50 指數 ETF 報酬率約 49%
  • 科技權值股 ETF 表現優於大盤

投資策略建議

  • 關注半導體、5G、AI 等科技主題 ETF
  • 觀察各 ETF 持有台積電、輝達等龍頭股比例
  • 採取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策略

市場情緒分析

  • 投資者對高通膨和利率風險仍有擔憂
  • 科技股泡沫疑慮相對較低,僅 5% 受訪者視為主要風險
  • 市場整體情緒偏中性,未見極度樂觀

長期投資觀點

  • 美股創新高是常態,平均每 20 天就有一天創歷史新高
  • 短期波動不應影響長期投資決策
  • 關注基本面和生產力提升,而非單純追逐短期漲跌

風險提示

  • 市場集中度過高可能增加波動風險
  • 消費衰退和就業市場轉弱需密切關注
  • 地緣政治風險和美國大選不確定性仍存

總結建議

  • 保持投資紀律,不過度追高或恐慌性拋售
  • 分散投資組合,平衡科技股和其他產業
  • 保留部分現金,等待市場調整帶來的機會

觀點整理

  • 市場總體看法
    • 投資人對於市場的恐懼和擔憂並未完全消失。
    • 目前市場對於股市是否過熱存在分歧,有人認為估值過高,有人認為是「大者恆大」的正常現象。
    • 現在的股市可能不是長期低點,但絕對不是史詩級泡沫。
    • 他建議投資人應該尊重週期,並依循市場基期高低來調整資產配置。
  • 對空頭觀點的分析
    • 摩根史坦利的投資長麥克威爾森認為,美國股市的成敗取決於就業市場,消費疲軟可能導致市場崩潰,預期股市可能下跌 15%。
    • 另一位空頭 John Hushman 認為,標普 500 指數已達投機性高點,未來可能崩跌 50% 至 70%。
    • 這些空頭言論是從他們各自的角度看待市場風險。
    • 普遍基金經理人 認為當前最大的風險是高通膨,其次是地緣政治和美國總統大選。
  • 對股市估值的看法
    • 目前美國股市的估值集中度非常高,前十大股票佔標普 500 指數的比重已達 37.5%,遠高於 2000 年左右的水準。
    • 科技七大巨頭的市值高達 4 兆美元,若將這七支股票剔除,剩下 493 家公司的市值只有 1.7 兆美元。
    • 巴菲特指標 顯示目前股市估值偏高,但相較於上個季度有所下滑。此指標有缺陷,因為它沒有反映全球化的市場。
    • 本益比:目前美國股市本益比約為 22 倍,科技板塊甚至高達 29 倍。本益比雖然偏高,但並非極端離譜,因為多頭市場本益比會持續擴張。
    • PEG 指標:以 PEG 指標來看,輝達的估值相對合理,而蘋果和特斯拉的估值則偏高。
  • 泡沫的判斷要素
    • 要有新技術或題材的驅動,帶動景氣進入繁榮格局,並造成市場樂觀。目前AI題材符合這個條件。
    • 價格失控波動和市場全面熱情:目前市場尚未達到像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期的瘋狂程度。
    • 交易量失控暴增:目前的市場成交量雖然相對較大,但還沒有達到像 2021 年那樣的瘋狂程度。
    • 供給大幅激增:目前還沒有看到因 AI 概念而導致供給過剩的情況。
  • 對消費衰退的擔憂
    • 認同麥克威爾森的觀點,認為消費衰退可能引發經濟下行。
    • 雖然目前通膨年增幅下降,但總體物價仍較 2020 年上漲兩成,可能導致消費減速。
    • 6 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暗示消費市場疲軟。
    • 殖利率曲線倒掛:殖利率曲線倒掛是經濟衰退的信號,但倒掛的時間長短無法準確預測衰退何時發生。
  • 投資建議
    • 依循庫存週期:以 PMI 指標來判斷市場擴張或收縮的階段。
    • 在股市創高時,不需過度擔憂,因為美股創歷史新高是常態。
    • 適度配置:不要將所有資金投入股市,可配置部分資金於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如債券或美元保單。
    • 關注生產力週期:今年績效亮眼的股票多為電子科技權值股,與生產力高度相關。
    • 可參考如 00881、0052 等 ETF,這些 ETF 的成分股與科技產業關聯較高。
    • 建議投資人不要助長市場的投機氣氛,要保持低調。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