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二)美台股重挫,停損 or 加碼?台失業率創新低,零售業續揚
摘要整理
美股市場概況
- 美國股市開始迎來顯著回檔,但尚未確定是否為中期回調或修正
- 道瓊指數上漲 0.67% 至 39,411 點,標普 500 指數下跌 0.31% 至 5,447 點
- 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1.09% 至 17,496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3.02% 至 5,371 點
投資策略建議
- 小摩認為空頭都已死光,現在是真正獲利了結的賣壓
- 美銀建議立即進場逢低買入,認為 AI 硬體部署週期仍在初期階段
- 海外投資人持有的美國資產比例達到歷史新高,接近 60%
台股市場表現
- 台股下跌 439 點至 22,813 點,創下兩個月來最大跌幅
- 外資賣超近 500 億,但今年累計買超不到 1,000 億
- 投信今年買超 3,724 億,外資買超 977 億,投信買盤力道大於外資
台灣經濟數據
- 台灣失業率降至 3.34%,為 24 年來新低
- 5 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率達 16.7%,出口成長 9.1%
- 證券劃撥餘額突破 3.55 兆元,M1B 年增率回升至 5%
內需市場表現
- 5 月批發業營業額年增 12.6%,零售業年增 2.4%,餐飲業年增 4.1%
- 2023 年觀光飯店業績普遍突破歷史新高
- 百貨公司 2023 年業績普遍成長 5 - 6%,預計 2024 年成長加速
美國就業市場變化
- 加州 2023 年第四季就業數據出現矛盾,官方報告顯示增加 11.7 萬個工作,但獨立調查顯示減少 3.2 萬個
- 非法移民可能扭曲了美國就業數據的真實性
- 美國房貸申請量降至 1995 年水準,低於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
利率政策展望
- 市場預期美聯儲今年可能降息 2 - 3 碼
- 降息 2 碼的機率從 5 月的 45% 降至 6 月的 31%
- 經濟數據與民間感受出現脫節,增加政策制定難度
台灣產業結構變化
- 零售業和餐飲業持續擴張,多家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計劃開幕
- 高科技產業仍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尤其是半導體相關產業
- 服務業面臨缺工問題,反映勞動力市場結構性變化
投資心態分析
- 經歷多次週期循環後,投資者對短期回檔反應較為平淡
- 市場資金仍充裕,但投資者普遍採取謹慎態度,不傾向全額投入
- 對 AI 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投資機會保持關注,但也警惕可能的泡沫風險
全球資金流向
- 海外資金持續流入美國股市,反映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偏好
- 台灣超額儲蓄金額攀升至 4.2 兆,反映國內投資需求強勁
- 資金從保險和存款等低風險資產轉向股市等高風險資產
經濟週期觀察
- 目前經濟指標顯示處於擴張階段,但尚未出現全面過熱跡象
- 每次經濟週期的特徵和觸發因素都有所不同,需要綜合分析
- 短期市場波動不代表長期趨勢改變,需要關注基本面變化
通膨與薪資趨勢
- 台灣 4 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 4.3 萬元,名目薪資為 4.6 萬元,反映通膨侵蝕部分薪資增長
- 不同產業和職位的薪資增長差異明顯,反映經濟結構性變化
- 高通膨環境下,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需要適當調整
財經資訊消費建議
- 建議關注宏觀經濟數據,但也要結合微觀市場觀察
- 不同產業和職位的發展前景差異大,個人職業規劃需要與時俱進
- 投資決策需要綜合考慮經濟週期、政策導向和技術創新等多重因素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近期出現顯著回檔,但目前尚不能判斷是中期回調或僅是短期修正。從週期投資角度來看,股價上漲後自然會有回檔,應觀察是否滑落至適合的支撐位,並適度降低現金部位。
- 最佳的佈建時間點是經濟衰退期,但這並不代表在景氣多頭時就不能買股票。
- 應觀察美國和台北股市在重挫後,是否對景氣上行區間產生重大改變,以及這是否僅為單純的回檔。
- 台灣失業率降至 3.34%,創下 24 年以來新低。若接下來股市下跌伴隨著極低的失業率,則景氣上行區間可能並未被打破。
美股追蹤
- 道瓊指數上漲 260 點,漲幅 0.67%,收在 39,411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6 點,跌幅 0.31%,收在 5,447 點。
- 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192 點,跌幅 1.09%,收在 17,496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67 點,跌幅 3.02%,收在 5,371 點。
- 目前下跌僅為快速創高後的短期拉回,不代表中期回檔。
- 各投行對美股後市看法分歧,小摩認為賣壓來自獲利了結,而非空頭;美銀則建議逢低買入,認為 AI 硬體部署週期才剛開始。
- 美銀指出美股買盤有系統性回補效應,主要來自海外資金。海外投資人持有的美國資產比例接近 6 成,為歷史新高。
- 海外買盤不易停止,因為美國股市表現優於其他股市,且全球最大企業多在美國上市。
- 應以第二季度財報公佈後,再判斷美股回檔是否造成基本面改變。
- 目前市場已出現逢跌必買的聲浪,可能無法等到股價回落到預期的低點。
台股追蹤
- 台股電子權值股遭顯著賣壓,下跌 439 點,創下兩個月以來最大跌幅,收在 22,813 點。
- 外資在昨天賣超近 500 億以上,但外資並非台股主要推力。
- 台股主要由內資推動,投信買超金額遠大於外資。
- 外資若回補,台股將急漲;外資不回補,台股也會緩慢上漲並創新高。
- 若聯準會採取預防性寬鬆政策,台幣將升值,資金會流入台幣市場。
- 內資可能因過熱情緒導致多殺多,但須觀察是否出現景氣衰退跡象。
- 證券劃撥餘額衝破 3.55 兆元,顯示資金持續流入股市。
- 超額儲蓄金額達 4.2 兆元,為歷史新高,顯示民眾資金充裕. 部分資金流入股票市場,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
- 央行升準雖能暫時將部分資金留在銀行,但仍有大量資金尋求投資管道。
台灣經濟
- 台灣經常帳順差佔 GDP 的比例已上升至 13.8%。
- 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減少,出口商所賺外匯留在台灣的比例增加。
- 5 月份製造業指數年增率為 16.7%,顯示 AI 需求強勁。
- 今年出口動能強勁,1 月至 5 月出口成長 9.1%,接近過去十年平均成長率的兩倍。
- 內需產業表現強勁,批發業營業額年增率 12.6%,零售業年增率 2.4%,餐飲業年增率 4.1%。
- 觀光飯店業績大幅突破歷史新高,顯示內需消費力道強勁。
- 各大商場業績普遍成長,預估今年年增幅將比去年增加 1.5 倍。
- 高雄因演唱會帶動,百貨業績成長幅度為全台之冠。
- 台灣失業率僅 3.34%,為 24 年來新低,可能導致缺工現象。
- 實體經濟表現不錯,外匯收益持續流入,推動內資不斷買入。
- 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3.69%,通膨率為 2.18%。
- 由於第一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調升。
- 實質經常性薪資被通膨稀釋,但部分產業薪資仍跑贏通膨。
美國就業
- 美國就業數據看似亮麗,但可能因非法移民增加而扭曲。
- 加州就業數據顯示,2023 年第四季實際減少 3.2 萬個工作崗位,與美國統計局數據存在落差。
- 高利率對房市的衝擊比金融海嘯還大,房貸申請量降至 1995 年以來最低。
- 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在 9 月降息一碼,但降息機率有所波動。
其他觀點
- 每一次的經濟週期都有不同之處,難以預測。
- 重點應放在判斷景氣是否過熱,而非預測引爆點。
- 經歷過週期循環後,對於下跌應無感,真正的股災是在衰退期發生。
- 目前市場資金仍充裕,逢低買盤意願強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