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三)美股創高,回頭買美債?

2024-06-12(三)美股創高,回頭買美債?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再創新高,道瓊上漲 0.31%、標普上漲 0.27%、納斯達克上漲 0.88%
  • 蘋果股價飆漲 7.26%,市值重返第二位

聯準會即將召開 FOMC 會議

  • 市場預估本輪會議是否釋放 9 月降息談話
  • 本周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公佈,將觀察通膨數據

Apple 股價分析

  • Apple 營收 51% 來自手機市場,手機市場無法像 AI 有爆發式增長
  • Apple PEG 指標未顯示基期特別低,原因是獲利增長較慢
  • 市場關注 iPhone 16 是否為 AI 手機,蘋果切入 AI 市場需求

就業市場分析

  • 企業調查統計就業崗位數,家庭調查統計失業率有落差
  • 非法移民大量湧入,造成工資無法顯著上漲
  • 海外出身工作者數量增加 350 萬,但本地工作者持續減少
  • 非農就業數據雖好,但薪資通膨仍緩步下滑

通膨預期

  • 聯準會最新調查的長期通膨預期維持在 3.17% 左右
  • GDP 預估模型反映經濟將逐步走緩,高利率將影響民間消費
  • 當月 CPI 環比預估 0.2%,整體走勢將決定聯準會降息態度

債券市場分析

  • 黃金反應平平,市場預期殖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 債券型 ETF 資金流入持續,家族辦公室配置債券比例提高至 19%
  • 散戶僅占債券市場 9%,主要投資者為基金、退休金和央行
  • 台灣壽險業資產配置逾六成為國外債券,主要是美債

債券市場前景

  • 債券型 ETF 折溢價須注意,但長期與利率呈反向關係
  • 以國泰美債 20 年期為例,殖利率下滑 1%,債券價格可上漲約 16%
  • 在股市長期創高下,適度增加債券資產有助資產再平衡
  • 預估 2024 年下半年債券市場將迎來上升周期

總結

  • 台股及美股持續上漲,反映市場對整體經濟保持樂觀
  • 聯準會本週 FOMC 會議是關注焦點,或釋放加息停止及降息時程
  • 就業市場數據良好,但非法移民入境造成薪資壓力
  • 通膨數據溫和,利率預期下滑有利債券市場表現
  • 建議關注債券資產配置,長期與利率呈反向關係,有助資產平衡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與股市表現

    • 目前市場關注聯準會(Fed)的 FOMC 利率決策會議,以及是否會釋出九月降息的訊息。
    • 美國股市在 WWDC 後,雖然一度表現不佳,但隨後又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蘋果股價飆漲 7.26%,為 2022 年以來最佳單日表現。
    • 四大指數中,道瓊工業指數表現較為疲軟,仍在半年線附近打底,而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 蘋果股價大漲,使其市值重回第二名寶座。
    • 目前股市呈現「驚驚漲」的格局,讓人難以預測。
  • 蘋果公司分析

    • 蘋果的營收主要來自手機市場,與 AI 和伺服器市場的爆發性成長不同。
    • 以 PEG 指標來看,蘋果的基期並不算特別低。
    • 蘋果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比例僅約 8%,顯示其策略是尋找成熟技術並組裝,而非單純創造技術。
    • 蘋果掌握全球大量中端消費市場,是否為 AI 手機元年,將由蘋果的市場策略決定。
    • 儘管在 AI 領域稍有落後,但蘋果仍可能透過採用現有技術,打造優良產品。
    • 蘋果在市值前十名企業中,今年以來漲幅為 10%,其中一半漲幅來自於最近。
  • 科技巨頭比較

    • 在七大科技巨頭中,蘋果和特斯拉的賣壓相對較大,因為市場認為它們難以單靠手機和電動車維持高估值。
    • 輝達的 PEG 指標雖低,但因其獲利成長速度快,所以整體基期並不算高。
    • 目前科技巨頭中,輝達、Google、微軟、臉書的表現又優於蘋果和特斯拉。
  • 就業市場與通膨

    • 美國 5 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大幅超出預期,但失業率也上升至 4%。
    • 美國就業數據分為企業調查和家庭調查,兩者數據出現分歧,可能與非法移民湧入有關。
    • 非法移民的湧入,可能導致企業工資成本下降,壓低整體薪資水準。
    • 儘管非農就業數據表現良好,但薪資通膨仍在緩步下滑。
    • 長期通膨預期並未失控,維持在 3.17% 左右。
    • 核心 CPI 的環比漲幅預計約為 0.2%,同比則約為 3% 甚至可能降至 2%。
    • 通膨與聯準會的降息談話是一體的,可能先釋出降息訊息,再確認通膨是否真的下降。
    • 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下半年會有釋放流動性的訊號。
  • 利率與債券市場

    • 美國公債殖利率並未因股市創新高而快速攀升,維持在 4.4% 左右。
    • 市場預期美國經濟遲早會因高利率而進入疲憊期,甚至衰退。
    • 債券市場買氣強勁,國際債券呈現高強度流入,臺灣股民也大量購買債券型 ETF。
    • 短天期國債因殖利率變動穩定,適合資金停泊,而長天期國債則被視為潛在資本利得的機會。
    • 家族辦公室對固定收益債券的配置比例不斷增加。
    • 散戶在債券市場的佔比極低,多數由主動型基金、退休金和海外央行持有。
    • 台灣壽險業也持有大量國外債券,尤其以美國公債為主。
    • 在升息週期高點買入債券,是值得觀察的機會。
  • 黃金市場

    • 黃金價格與市殖利率呈現高度反向連動。
    • 黃金價格自 4 月中旬以來一直在 2,300 美元附近徘徊。
    • 黃金 ETF 持有量在 2023 年衝高後,持續下滑。
  • 總體經濟觀點

    • 目前經濟狀況處於通膨不至於過低,但經濟也未極度繁榮的狀態。
    • 信貸擴張受到限制,取決於就業市場的僵固性。
    • 通膨長期問題已基本消失,只剩下降息快慢的區別。
    • 股票市場應仍處於主升段,而債券市場在 2024 年下半年可望出現升段。
    • 股債應為互補或替代關係,不應視為單純反向關係。
  • 其他議題

    • 法治社會存在漏洞,並以非法移民和臺灣的法律漏洞為例說明。
    • 還以臺灣的法律條文為例,討論了軟蕊和硬蕊的定義。
  • 總結

    • 目前股市和債市都存在投資機會,但需謹慎評估風險。
    • 市場關注本週四公佈的 CPI 數據和 FOMC 會議結果。
    • 提醒投資人注意債券型 ETF 的折溢價問題。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