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三)就業降溫!最美好時刻?AI 時代台廠天下?
摘要整理
通膨息降趨勢觀點
- 美國 4 月職缺數降至 805.9 萬新低,遠低於預期
- 布蘭特原油期貨跌至 77 美元新低,OPEC 放寬減產
- 通膨持續向下,預期聯準會 9 月或 12 月降息
台灣通膨與就業省思
- 台灣 4 月通膨同比 1.95%,低於海外水準
- 官方可能壓抑數據,實際民間感受程度較高
- 台灣 2 月份職缺數達 24.4 萬人,已連續幾年上升、缺工嚴重
AI 股緻捲挨起
- 輝達股價續創新高,AI 概念股人氣高漲
- 台積電股東會提產能轉移,仍將八九成留台
- 英特爾 CEO 力挺台灣供應鏈,與台企高層親往直簽
半導體供應鏈洗牌在即
- 半導體供應鏈從日、韓到台的演變,凸顯美系秩序角色
- 中國成熟製程產能接近聯電,後起居上勢不可輕忽
- 歐洲央行或先於聯準會降息,將引發全球降息浪潮
美股大選年行情展望
- 歷史數據顯示,美國大選年 4 月至 10 月期間,股市上漲機率高達 77.8%
- 拜登政府為爭取連任,極力壓低通膨影響,釋放利多訊息
- 美國 GDP 近年來政府支出比重升高,政策影響力持續加大
資產操作建議前瞻
- 當前形勢下,難尋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 獲利復甦且聯準會將釋出流動性紅包,資金將青睞哪些標的?
- 下半年主基調將趨明朗,景氣信號燈進入紅燈
寓言故事借鏡
- 韓國借秦國修水利工程的故事,暗喻台積電對中國技術轉移
- 短期解決威脅,長遠卻可能增加風險
- 見仁見智,美系供應鏈的處境值得深思
投資心態啟示
- 買股票時需想像力,賣股票時需理性務實
- 中間還要學會適時休息,避免被市場過度影響
觀點整理
資訊落差的重要性: 資訊落差是超額報酬的來源。了解資訊與一般人的落差,在學習總體經濟思維時,更容易獲得超越大盤的報酬。節目追求的是在景氣低基期佈建,高基期調節,而非僅貼近大盤。
李嘉誠的名言與現代觀點: 引用李嘉誠「30 歲以前靠體力賺錢,30 歲以後靠錢賺錢」的名言,但指出在現代社會,要讓勞動收入跟上財富增長速度有難度。認為除了本業收入,更重要的是讓存下來的錢快速增長,才能趕上資產階級。
美國股市與債券市場: 儘管輝達股價持續創新高,但市場焦點集中在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波動劇烈,並出現明顯收漲。美國 4 月份職位空缺數降至三年多以來最低水平,反而促成通膨下行。油價以近乎崩盤的速度下跌,主因是 OPEC 逐步結束減產。
美國勞動力市場: 美國職位空缺數驟降至 805.9 萬個,為 2021 年 2 月以來最低。雖然職位空缺數下降,但失業人數並未大幅改變,市場仍處於缺工狀態。勞動力市場雖不像過去緊俏,但也顯示通膨正在降溫,經濟狀況並未如想像中差。
美國公債殖利率: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在聯準會官員釋放鷹派言論後曾顯著拉升,但近期已連跌 4 天,跌至 4.3%。
通膨與油價: 通膨符合過去幾季度的預期,持續下行。職位空缺數下降是通膨下行的因素之一,但要看到通膨完全消失,需觀察油價。OPEC 撤除部分減產措施,市場預期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全球原油供應可能過剩,導致油價崩跌。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在目前油價下仍能穩定獲利。
美國政府干預油價: 拜登政府為壓低油價,在總統大選前不斷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認為油價受供給面影響大,難以預估。
研究總體經濟的重點: 研究總體經濟應以獲利為主要目標,關注通膨因子和聯準會的動作。不應過度解讀訊息,只需確定獲利上行即可。
臺灣通膨與勞動力市場: 臺灣 4 月份通膨同比上漲 1.95%。臺灣的通膨數據可能受到政府抑制政策影響。臺灣勞動力市場與美國不同,職位空缺數從去年見底後開始上彎,更為缺工。各行業皆有明顯缺工現象,但薪資調升比例卻下滑。
臺灣缺工現象: 臺灣缺工現象與疫情、退休潮及就業形態改變有關。許多人投入外送行業,反映出對傳統就業環境的不滿。
聯準會與歐洲央行: 美國聯準會可能在 6 月中旬釋放樂觀訊息。歐洲央行預計可能在 6 月提前降息,若實現,可能奠定聯準會降息的基礎。市場預期歐洲央行今年可能降息三次。歐洲的薪資上漲速度已超過 CPI,降息可能導致薪資通膨。
美歐股市表現: 歐洲股市表現相對不錯,甚至跑贏全球股市。美國股市在大選年通常有較高上漲機率。
美國 GDP 組成: 美國 GDP 中消費佔最大權重,但政府支出比例近年來逐漸上升。政府支出對美國 GDP 有領先意義。
對當前經濟的看法: 目前美國經濟找不到嚴重利空,不用過度擔心景氣過熱、AI 泡沫或通膨失控等問題。每個人的理解方式不同,會影響投資決策。資訊落差是超額報酬的來源,學習和思考很重要。
台灣AI行情與半導體產業: 臺北股市近期表現平平,焦點在輝達身上。台積電認為其晶片價格具有競爭力。台積電大部分產能仍集中在臺灣。Intel CEO 季辛格訪問臺灣,各大廠將其視為比較標竿。輝達在數據中心運算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半導體產業的變遷: 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不斷變遷,從日本到韓國到臺灣。中國大陸的成熟製程產能正在快速追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技術轉移、國際秩序和運氣。
對下半年的預期: 下半年通膨淡化,經濟復甦,聯準會可能降息,市場將聚焦 AI 相關企業。景氣信號燈將進入紅燈,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景氣循環。
水利工程的比喻: 以戰國時期秦國和韓國的例子比喻,指出美系供應鏈外包可能導致自身競爭力下降,最終反而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