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四)輝達再創高,台積電 ADR 慘跌 3%?2024 逢跌就買?

2024-05-30(四)輝達再創高,台積電 ADR 慘跌 3%?2024 逢跌就買?

摘要整理

市場環境分析

  • 被動去庫存到主動加庫存的轉換,顯示景氣循環進入上行
  • AI 伺服器帶動生產力循環,為景氣主要動力
  • 美股暫時回檔,但長期基本面無重大變化

績效分析

  • 科技類 ETF 今年表現最亮眼,反映生產力循環優勢
  • 蘋果手機中國市場銷量回升,利多蘋果與台積電
  • 特斯拉二手車周轉天數優於大多數車廠,顯示電動車優勢

投資策略建議

  • 庫存循環來臨,留意輪動效應,新舊產品替換
  • 長期投資,活得夠久可經歷多個庫存循環獲利
  • 耐心等待,目前多數人對市場仍存疑慮,投資情緒有待改善

數據支持:

  • 銅金比進入負值區間,顯示景氣復甦優於通膨避險需求
  • 美國四大 CSP 公司資本支出快速增長,AI 訂單強勁
  • 主要指數漲跌幅、成交量等技術指標分析

科技產業持續領漲

  • AI、雲端等新興科技將持續帶動需求增長
  • 製造業生產力循環上行,半導體、電子設備等產業受惠
  • 台積電、輝達等科技龍頭股前景看俏

數據中心需求熱絡

  • 雲端運算、AI 訓練等應用推升數據中心建置
  • 伺服器 CPU、GPU、記憶體等相關產品賣況良好
  • 英特爾、AMD 等晶片設計廠可望成長動能持續

5G 基礎建設投資

  • 5G 建設步伐加快,將持續拉動相關設備需求
  • 基地台射頻元件、核心網路、小蜂窩等產品線受惠
  • 光寶科、華碩、技嘉等廠商有機會賺取 5G 紅利

電動車產業復甦

  • 政府補貼政策加上新車型問世,電動車市場熱絡
  • 特斯拉 Model Y 等熱銷車款將刺激需求
  • 電池、電機、充電樁等電動車產業鏈可紓緩庫存壓力

重點總結

  • 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引爆生產力循環,資本開支持續增溫
  • 台灣處在科技產業鏈核心地位,有望成為最大受惠者
  • 投資人可鎖定關鍵產業方向並掌握輪動時點布局

觀點整理

  • 板塊輪動與牛熊市策略:過去在牛市時,板塊輪動是遲早的,因此在年終或半年報出來時,對於熱門產業應謹慎,對嫌棄的產業可樂觀。但在熊市中,無論熱門或冷門股都會下跌,因此不如直接針對牛熊循環做宏觀觀察。

  • 美國股市回檔原因:美國股市出現回檔,道瓊重跌 400 點。主要原因是聯準會釋放鷹派談話,認為通膨不確定性在短期內有極速飆升的跡象。儘管如此,基本面的好轉終將會使股價回升。聯準會的褐皮書報告顯示美國經濟溫和成長,但高通膨和高利率可能使銀行系統出現不確定性。

  • 標普等權指數的意義:標普等權指數是將 500 家公司權重設定為 1/500,用以觀察這 500 家公司的集體平均漲幅。此指數未創新高,表示除了七大科技巨頭外,其他 493 家公司的表現並不如預期。

  • 科技巨頭與整體 EPS 表現:2024 年第一季度,七大科技巨頭的 EPS 增長幅度約為 25%,但剔除這七支股票後,其餘 493 支股票的 EPS 卻是年減. 這說明當前景氣並非全面擴張,存在輪動空間。

  • 美股回檔幅度與台股內資:美股四大指數皆有回檔,道瓊下跌 1.06%,標普下跌 0.74%,納指下跌 0.58%,費半下跌 1.85%。台股昨日修正 195 點,跌幅不到 1%。台股內資強勁,跌幅可能不會超過美股。

  • AI 伺服器與資本支出:目前 AI 伺服器有 58% 來自四大 CSP 業者,包括 Meta 10%、Google 15%、Amazon 16% 和微軟 7%. 這些公司的資本支出均顯著上行,微軟年增率高達 80%,Google 91%,Amazon資本支出增幅最快。

  • 蘋果與特斯拉的復甦:蘋果和特斯拉的營收成長未超越去年水準,但蘋果在中國市場出現高強度反彈,發貨量暴增 52%。儘管如此,今年智慧型手機仍會成長 7.8%。特斯拉的二手車銷售速度在電動車品牌中仍具優勢。

  • 庫存循環與景氣復甦:現在的庫存循環正處於從被動去庫存到主動加庫存的階段。銅金比可用於判斷景氣循環,當銅漲速快於金時,代表景氣復甦強勁。庫存循環的四個階段分別為:被動去庫存、主動加庫存、被動加庫存和主動去庫存。目前正處於主動加庫存階段,通常是股票市場的主升段。

  • 紀念品與去庫存:股東會紀念品通常是公司去庫存的方式之一。如中鋼的砧板、新光金的保溫杯、聯電的隨行杯、長榮的毛毯、中信金的隔熱碗、開發金的野餐墊和永豐金的折凳。

  • 生產力循環與科技股:在生產力循環中,績效最亮麗的是科技業製造業,而非傳統產業和金融業。現貨型 ETF 中,績效最亮麗的也是科技型 ETF,如富邦未來車、元大電子等。

  • 長壽的重要性:活得夠長才能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庫存循環,並累積資產。他舉司馬懿、張忠謀和巴菲特的例子,強調長壽對於人生和事業的重要性。

  • 市場情緒與投資策略:現在大多數人對市場仍抱持不信任態度,不敢重倉投入。他建議投資人要活得久,才能在每一輪的庫存循環中獲利。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