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二)4 月景氣紅通通,還能進場嗎?房市低迷?上海再鬆綁樓市限購
摘要整理
景氣對策信號燈轉紅
- 4 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燈來到黃紅燈 35 分,臨近紅燈區
- 製造業、電機設備進口、零售餐飲業等燈號轉紅,顯示內外需快速增溫
- 出口訂單年減 3.7%,主因中國市場下滑,但美國市場年增 6 成 4 彌補
臺北股市續創高
- 臺股連創新高,昨日收盤 21,803 點、成交量 4,882 億元
- 受惠台商回流、內資大量買超及保費收入轉投資撐腰
- 相關概念 ETF 和權值股領漲,電子、半導體類股尤其活絡
亞洲股市漲勢領先
- 今年以來,臺股漲幅 22% 領先亞股,日股 16%、港股 12% 次之
- 印度、韓國及陸股漲幅則落後,台股長期表現持續亮眼
數據說明股市走勢
- 透過內需、出口、保費收支等關鍵數據,可解析股市當前階段
- 台股仍處於景氣擴張初期,中後期料將進入高燒狀態
- 建議耐心等待大量湧入訊號,操作時順勢而為
聯發科噴出契機
- 聯發科股價直線拉漲,盤中一度漲停,主力積極換手
- 受惠 5G 手機出貨回溫,且庫存週轉天數從高峰 140 天降至 65 天
- 中期 5G 手機需求前景仍待觀察,蘋果新機銷情是關鍵指標
資金轉移助長漲勢
- 內資、外資及台商回流資金持續湧入,助長漲勢造就新高
- 台商回流金額達 1.6 兆元,大量投入固定資產購置和建案
- 民眾保單解約加碼投資,推升資金轉向股市和房地產
指數基金領風騷
- 過去 6 個月 ETF 投資報酬領先,其中正 2 領漲表現最亮眼
- 電動車、半導體等熱門產業概念ETF漲幅也相當可觀
- 反映市場追捧高股債雙率和槓桿操作,風險偏好正在提升
人生哲理分享
- 致富之道在於對世界的正確認知,正如格物致知哲學所示
- 環境影響人格塑造,應當選擇健康正面的資訊環境
- 財富只會流向具備充分認知準備的人,切勿認知不足就貿然行動
觀點整理
- 時間與資訊的價值: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人們在相同的時間裡輸入的資訊卻有天壤之別。他鼓勵聽眾選擇有價值的資訊來源,而非僅是追逐八卦或短影音。
- 財富與認知: 引用稻盛和夫的觀點,認為「當你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他有無數的方法來收割你」。因此,提升對財經世界的認知至關重要,賺錢是對於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 股市重點非點位: 雖然台北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但重點不是股價的點位,而是景氣是否過熱以及內資買盤意願的轉變。
- 景氣對策信號燈:
- 4 月份景氣信號燈已達黃紅燈 35 分,接近紅燈。
- 多項指標如機械、電機設備進口、批發業、零售和餐飲業都從綠燈轉為紅燈。
- 工業生產指數從黃紅燈轉為紅燈,製造業銷售指數從綠燈轉為黃紅燈。
- 海關出口值從紅燈轉為綠燈,但主要是因為 3 月份的特殊因素導致基期較高,4 月份的出口值仍高達 374 億元。
- 電子零組件出口衰退,但資通和視聽產品出口暴增。
- 景氣循環週期: 景氣庫存循環至少走兩到三年,因此紅燈或黃紅燈會持續到今年底,2025 年再觀察即可。
- 落後指標的參考價值: 景氣對策信號燈雖然是落後指標,但長期來看仍有參考價值。過去幾次低於 20 分時,都是中長期庫存循環的低點。
- 週期投資心態: 並非所有人都會採用週期投資策略,因此該策略不會失效。他以伊索寓言的故事為例,說明並非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有紀律,能放長眼光看待股市。
- 營建業表現亮眼: 4 月份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中,營建業上行幅度高達 4.24%,遠超製造業和服務業。
- 房市區域差異: 新竹縣市因供給稀缺,房價漲幅高達 17.8%,高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和高雄市。
- 股市仍未過熱: 雖然景氣開始有點熱,但遠未到達極度狂歡的境界。
- 台股創新高: 台北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價 21,871 點,收在 21,803 點,成交量為 4,882 億元。
- 內資為主要買盤: 外資回補力道不大,內資(投信、國內法人、台商回流)是推升台股的主要力量。
- 聯發科股價上漲: 聯發科股價因黃仁勳訪台和 IC 設計龍頭效應而上漲,但 5G 手機銷售仍有下行跡象。
- AI 訂單帶動: 本波台股上漲可能由 AI 訂單帶動,但並非所有產業都全面復甦。
- ETF 績效:
- 過去 6 個月績效最亮麗的是正二 ETF。
- 許多現貨型 ETF 投資海外股票,績效亮眼,例如費城半導體、那斯達克指數相關 ETF。
- 前 15 名 ETF 績效多與電動車、未來車、電子、0050 等相關。
- 勿輕易下車: 股市在高位時,不應輕易下車,可考慮減少買入,累積本業收入。
- 亞洲股市表現:
- 今年以來,台北股市漲幅 22.12% 為亞洲第一,進入牛市氛圍。
- 日經 225 指數、香港恆生指數也有不錯的漲幅。
- 韓國 KOSPI 指數漲幅較小。
- 2020 年以來,印度股市漲幅最高,但台股表現也相當亮眼。
- 台商回流: 台商回流是推升台股的重要原因,政府鼓勵台商回流的政策促使固定資產增購額增加。
- 出口轉移: 台灣對中國出口年減,對美國出口年增,部分製造產品經由墨西哥或東南亞轉運至美國。
- 保費收入下降: 保險業保費收入大幅減少,淨流出金額龐大,反映資金從保險轉向 ETF。
- 格物致知: 應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拆解數據,深入理解市場。他認為,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與朱熹的格物致知概念相通。
- 環境影響: 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應選擇正確的資訊來源,並以宏觀數據看待市場,而不是人云亦云. 他以自己被網友稱呼為「股市彭于晏」為例,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