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一)新 520 行情,最好也最壞?蔡政府八年,台股漲 1.6 倍!房價所得比衝 10 倍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2024 年 5 月 20 日是新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的前一天,回顧過去 8 年蔡英文政府任內台股及房市的變化
- 台股上周收在 21,258 點,創歷史新高,8 年來上漲 13,162 點,漲幅 162%
- 外資實際卻是賣出台股 1.46 兆元,未形成大量外資買盤,台股主要是台商回流及內資買盤帶動
台商回流
- 中國大陸投資占比已從 2016 年 44.4% 下滑至 2023 年 11.5%,反映台商回流情況
- 2022 年台商匯回台灣 1,140 億元,資金轉往國內投資、購屋消費等
- 2018 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加速台商撤資,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則讓中資撤離無以復加
蔡政府出口值
- 出口值大幅增長是台股及資產價格攀升的關鍵因素
- 2024 年 1 - 4 月出口值 369.5 億美元,大幅超過 2021 年同期 332 億美元及 2014 - 2017 年平均 264 億美元的水準
- 半導體通路出口值從 2020 年開始大幅成長,2024 年首季出口已超過 406 億美元
財富集中科技業
- 科技業帶動本輪台股創新高,而非傳產能源或電信股
- 資金流向科學園區周邊地區,房價持續上漲,如新竹、台中、台南等地
- 台灣財富集中在 60 - 69 歲持有房地產的人手中,其他年齡層財富下滑
物價漲幅
- 部分人收入及儲蓄大增形成通膨預期,導致物價全面上揚,如台北市及高雄市百貨營業額大增
- 住宅租金年增率從 2019 年 0.8% 上升至 2.37%
- 薪資及實質購買力增長遠落後於資產價格上漲幅度
保單收入驟減
- 儲蓄型及投資型保單大量解約,2023 年解約金額達 1.5 兆元
- 民眾普遍預期未來一年房價及房租將繼續上漲 5 - 10%,不願持有保單資產
總結
- 台股漲勢仍將延續,除非景氣開始下行或美中貿易戰緩和
- 勞動力增長遠落後資本市場,建議投資累積財富、提升財商以分享增長成果
觀點整理
臺北股市表現亮眼: 臺北股市在過去 8 年表現相當亮麗,尤其在 2020 年之後更為顯著。 從蔡英文 2016 年 5 月 20 日上任時的 8,131 點,到 2024 年 5 月總統就職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臺北股市漲點達 13,162 點,漲幅為 162%。 儘管 2020 年曾因新冠疫情一度回落,但隨後迅速反彈。
股市上漲主因非外資: 臺北股市這幾年的上漲並非由外資推升,而是主要來自於台商回流和內資投資情緒的轉變。 數據顯示,過去 8 年外資實際上賣超臺股 1.46 兆,因此,外資並非臺股上漲的動能。
台商回流與內資買盤: 美中貿易戰導致台商對中國投資占比顯著下降,從 2016 年的 44.4% 降至 2023 年的 11.5%。 台商資金回流,加上台灣出口表現亮眼,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的強勁成長,使得台灣累積大量超額儲蓄。 這些超額儲蓄轉為內資買盤,成為推升股市的主要動力。
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 2020 年後,半導體產業的革新和缺貨潮大幅推升出口值。 台灣 2024 年 1-4 月的出口值達 369.5 億美元,相較 2014-2017 年的平均值 264 億美元,成長顯著。 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相關產業的薪資上漲。
財富分配與通膨: 臺灣的財富分配出現不均現象,ICT 產業從業人員的財富增長速度遠超其他產業。 此外,股市和房市的上漲也帶動物價全面上揚,形成通膨預期。 租金漲幅雖然數據上較為保守,但實際上可能更高。 許多人為了對抗通膨,紛紛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
保單解約潮與資金流向: 由於通膨預期和資產增值需求,許多人選擇解約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 2022 年和 2023 年,壽險解約金額分別高達 1.2 兆和 1.5 兆,2024 年第一季度也已達 4,000 億。 這些資金轉向臺股 ETF,尤其是高股息 ETF,使得 ETF 的基金規模大幅增長。
房地產市場與科技廊帶: 房地產市場也受到資金追捧,各地房價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科技廊帶的建設,如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區的交通建設,也進一步推升了這些區域的房價。
未來展望與投資建議: 只要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台商持續回流、景氣持續上行、超額儲蓄持續增加,臺北股市的結構就不會大幅改變。 他預計本輪景氣週期還將持續至少半年到一年,並建議投資人應持續關注財經資訊,增加自己的財商知識。
520 行情與市場心理: 520 行情通常指的是 520 以前的行情,帶有適度政策確定性的意味。 他提醒,市場的心理預期會影響投資行為,人們普遍預期房價和租金將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