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三)PPI 超標,鮑爾卻放鴿?拜登關稅戰!通膨再起?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126 點,收於 39,558 點,漲幅 0.32%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25 點,收於 5,246 點,漲幅 0.48%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122 點,收於 16,511 點,漲幅 0.75%,創歷史新高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80 點,收於 4,903 點,漲幅 1.68%
通膨數據解讀
- 4 月 PPI 月增率 0.5%,高於市場預估 0.3%,但聯準會主席鮑爾認為不會影響通膨回落預期
- 油價下跌反映目前通膨並非火熱,銅價大漲則暗示景氣復甦
- 信用利差持續收斂,反映企業違約風險極低
中國通縮疑慮
- 中國 4 月 CPI 年增 0.3%,通膨力度為主要經濟體最低
- 中國 PPI 年降 2.5%,通縮狀態仍在持續
- 政府發行超長期國債 1 兆元人民幣,啟動基建投資以解決通縮問題
美中關稅戰風險
- 拜登對中國電動車課徵 100% 關稅,恐加劇貿易戰
- 中國恐祭出報復性關稅,推升美國通膨預期
- 但中國擁有龐大內需市場,風險應有限
台灣經濟受惠
- 台灣出口轉向以美國為主要夥伴,年增率高達 5 至 8 成
- 美中衝突為台廠帶來商機,無需過度憂慮
- 台股開盤上漲 161 點,昨收在 21,146 點,量能約 5,600 億元
觀點整理
關於美國股市與經濟數據:
- 儘管 4 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率為 0.5%,高於市場預期的 0.3%,但由於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談話,市場認為這並不會影響通膨回落至 2% 的目標。
- 鮑爾認為,當前的通膨主要來自於服務業的僵固性通膨,而非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
- 油價下跌 對於未來幾個月的 PPI 下行具有指標意義。
- 美國的消費正在緩慢滑落。
- 勞動力市場的職位空缺數正在下滑,薪資增長也在收斂。
- 市場擔憂的風險主要在於聯準會是否可能延後降息,而非真正的經濟衰退風險。
- 美國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正在收斂,顯示市場違約風險極低。
- 美國四大支柱為:高科技、美軍、美元及文化霸權。
關於通膨與通縮:
- PPI 的確有一點見底上揚的味道。
- 通膨隱隱燃起,但總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並未過高。
- 通常生產者物價指數與能源資產價格的連動性較高。
- 銅價大幅上漲,而油價卻在下跌,顯示目前可能為景氣需求拉動的需求型通膨。
- CPI 組成中,房屋價格佔比最大,因此住房通膨是觀察重點。
- 目前美國租金價格正在下滑,但業主等值租金(OER)仍具僵固性。
- 商品通膨已進入通縮環節。
- 中國市場則面臨通縮疑慮。
關於中國經濟:
- 中國政府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目的是為了啟動新一波基礎建設。
- 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0.3%,仍處於低位。
- 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為 -2.5%,顯示商品價格下跌幅度大。
- 中國內需消費疲軟,民眾傾向持有現金。
- 中國的出口在未來半年一定會好,因為全球需要中國組裝。
- 目前中國面臨的真正問題是政治問題,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稅戰。
-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 100% 關稅,可能引發中國報復性關稅。
- 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可能面臨歐洲市場的壓力。
關於關稅戰:
- 美國對中國多項產品課徵關稅,包括電動車、鋰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
- 關稅戰可能導致通膨預期心理,並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 美國希望中國打開資本市場。
- 關稅戰可能短期內對通膨產生影響,但並非長期趨勢。
其他觀點:
- 橋水基金開始回補科技股,顯示避險基金對景氣復甦的信心。
- 週期投資要在市場悲觀時進場。
- 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大幅增加,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則持續收縮。
- 美國已超越中國成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
- 美中競爭下,台灣反而可能從中獲利。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