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四)鮑爾放鴿?6 月放緩 QT!台 Q1 GDP 衝 6.5%,復甦穩定?

2024-05-02(四)鮑爾放鴿?6 月放緩 QT!台 Q1 GDP 衝 6.5%,復甦穩定?

摘要整理

聯準會利率決策與經濟展望

  • 聯準會 5 月會議暫停加息,符合市場預期
  • 將於 6 月放緩縮表(QT)步伐,釋出一些流動性
  • 預期通膨確實已放緩,但仍高於目標水準

美國經濟表現強勁

  • 就業市場強勁,失業人數維持在低位水平
  • 薪資雖在增長但增幅趨緩,符合預期
  • 美國 GDP 佔全球比重達 26.3%,為 20 年新高

高利率下的資產潮流

  • 家庭財富持續增長,高收益資產獲資金青睞
  • 貨幣市場基金與定期存款規模大增
  • 中產階級有助力跑贏通膨,財富效果初現端倪

美國房地產狀況

  • 房價持續上漲,主要城市均出現顯著漲幅
  • 部分地區由於空置率高導致房價下跌
  • 量能較 19 年為低,高價位未見實體量能支撐

企業財報前景

  • 亞馬遜、高通等科技龍頭財報表現超預期
  • 半導體類股或將由 AI 需求大增而獲利
  • 財報短期落差在預期範圍,獲利仍呈上行軌跡

台灣 Q1 GDP 表現亮眼

  • Q1 GDP 年增率達 6.5%,優於預期的 5.6%
  • 民間實質消費成長 4.14%,為三年來最佳
  • 企業財富占比上升 6.31%,家庭財富佔比下降

台灣家庭財富差距加劇

  • 家庭財富集中於前 20% 的家庭,佔 62.68%
  • 最富裕家庭平均財富 5,100 萬,最貧窮僅 77 萬
  • 貧富差距擴大至 66 倍,顯示資產高度集中化

觀點整理

  • 聯準會 (Fed) 的利率決策與量化緊縮 (QT):
    • 5 月份的 FOMC 會議暫停升息,符合市場預期。
    • 6 月份可能放緩 QT 的進度,將每月縮減美國國債的規模從 350 億 美元降至 250 億 美元。
    • 此舉被視為釋放流動性的訊號,與市場先前擔憂可能再次升息的預期相反。
    • 聯準會的縮表進程雖然放緩,但並未停止。
    • 聯準會觀察債券市場對市場的衝擊,而非僅關注通膨。
    • 過去聯準會曾因 SVB 矽谷銀行倒閉,導致美債未實現虧損擴大,而暫停縮表
    • 聯準會希望將通膨目標控制在 2%
    • 鮑爾表示,不太可能再升息,但可能延後降息的預期。
    • 聯準會的策略是以拖待變,觀察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
    • 過去幾次升息週期後,維持高利率的時間長短不一,目前這次維持高利率的時間已是次高
    • 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讓聯準會有延後降息的底氣
    • 美國經濟佔全球 GDP 的 26.3%,為過去 20 年最高。
    • 美國經濟強勁,吸引國際資金流入美元體系。
    • 聯準會的降息時機,可能落後於其他央行
  • 美國勞動力市場:
    • 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但薪資增幅並未同步上行。
    • 小非農就業數據高於預期,但薪資增幅持續下滑
    • 移民的湧入,填補了部分就業空缺。
    • 職位空缺數下滑,顯示企業已較容易找到員工。
    • 美國人換工作,往往能獲得更高的薪資增幅。
  • 高利率的影響:
    • 高利率環境下,中產階級可透過定存或貨幣型基金獲得 5% 左右的收益,跑贏通膨。
    • 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已膨脹至 6.5 兆 美元。
    • 高利率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承壓,房貸業務表現不佳。
  • 美國房地產市場:
    • 2 月份美國房價指數同比上漲 6.4%,為 2022 年以來最快漲幅。
    • 部分地區房價下跌,但多數城市房價顯著上漲。
    • 房貸利率上漲,但房價仍持續衝高。
    • 房地產市場的量能不如 2019 年,上漲可能反映資產價格預期和供給有限。
  • 美股表現:
    • 美股進入中期回檔階段,可能持續一個季度左右。
    • 道瓊、標普、那指等指數皆在季線或半年線附近徘徊。
    • 科技股財報表現亮眼,如亞馬遜的獲利和營收皆高於預期。
    • 亞馬遜的雲端業務 (AWS) 營收年增幅度高達 17%
    • 輝達在數據中心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 超微 (AMD) 的 AI 晶片銷售雖有成長,但遊戲晶片需求疲軟,股價回檔。
  • 台灣經濟:
    • 台灣 Q1 GDP 年增幅預估為 6.5%,優於預期。
    • 內需消費強勁,為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 民間實質消費增長 4.14%,且連續三年成長。
    • 貧富差距擴大,前 20% 家庭的平均財富為 5100 萬 台幣,後 20% 僅有 77 萬台幣,差距達 66 倍
    • 台灣法拉利銷量成長快速,企業主為主要買家。
    • 家庭部門的財富比重下降,企業部門的比重上升。
    • 台灣最富有的 20% 人口掌握了 62.68% 的財富。
  • 其他觀點:
    • 水能滅火,但也能透過凸透鏡效應引發火災,思考應多面向。
    • 市場風險在於抱不住,中期回檔時容易失去信心。
    • 股票市場仍處於主升段,債券市場則處於利率見頂的初升段。
    • 認為今年最大的風險還是抱不住。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