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二)美國再通膨 or 再滯脹?搶買美元,還是日圓?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討論美國再通膨和停滯性通膨的風險
- 日元兌美元大幅貶值,推升美元指數
- 市場似乎不太關注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
全球指數表現
- 費半漲幅 17.09%,表現最亮眼
- 臺股漲幅 14%、日經 225 漲 13.9%
- 標普 500、道瓊工業指數漲幅落後於費半
週期投資策略
- 不應操作過於頻繁,造成交易成本增加
- 贊同週期投資,依循大方向加碼
- 市場關注度高,即使短暫回檔也不致於結束多頭行情
鮑爾是否轉向鷹派?
- 一種說法:高利率有助於民眾資產增值,消費能力不減反增
- 另一說法:大量移民補足勞動力,通膨非勞動力所致
- 鮑爾或許不會發出真正鷹派談話,只是調控通膨目標
再通膨 or 再滯脹?
- 目前未見停滯性通膨跡象,比較可能是需求性通膨
- 僅製造業復甦緩慢,服務業保持強勁
- 若製造業 PMI 回穩,通膨壓力將趨緩
美元走勢分三階段
- 第一階段:剛進入升息週期,引發新興市場危機
- 第二階段:升息尾聲至降息初期,美元高位盤旋
- 第三階段:恐慌事件爆發,聯準會緊急降息
網友交流
- 預期股市表現將持續反映經濟景氣
- 如果這時候個股還被套牢,乾脆別玩個股
- 贊同週期投資策略,投資方向不必經常改變
觀點整理
- 關於通膨與經濟:目前美國的通膨可能並非停滯性通膨,而是需求拉動型通膨。雖然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顯示通膨有上揚跡象,但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工資水準的通膨甚至在下降。聯準會延後降息可能是因為他們發現高利率似乎沒有抑制消費,反而讓部分民眾的資產增加。
- 關於聯準會(Fed):聯準會的政策考量不只有通膨和就業。聯準會可能還會考慮資本市場的反應,如果聯準會不提及重啟升息,就不算鷹派,而延後降息並非真正的鷹派訊號。聯準會可能正在等待通膨的基期效應,並利用時間來換取空間。
- 關於美元:美元的走強部分原因是日元的疲軟。過去的經驗顯示,當美國製造業PMI回到 50 以上時,美元通常表現不佳。並將美元的升值分為三個階段,目前處於第二階段末期到第三階段的過渡期,這段時間可能會持續一到三年,而第三階段通常伴隨著恐慌性事件爆發。
- 關於股市:目前股市的表現反映的是景氣,且目前沒有結構性的改變。雖然近期股市有回檔,但多數股市仍處於多頭反應中。現在是牛市的中繼站,並引用歷史數據指出,美國經濟擴張週期平均持續 67 個月,目前只走了 48 個月。現在不應追求短線操作,而應採用週期投資策略。
- 關於板塊表現:今年以來表現最亮麗的是通訊服務類和能源板塊。而美國的房地產板塊今年跌幅較大,但房價卻持續創新高,呈現量縮上漲的現象。科技權值股在標普 500 指數中佔有很大的權重,但其獲利表現也相當亮麗。
- 週期投資:強調在股票市場中,跑得快並不一定能獲得好的獲利。建議投資者應該要有長期的規劃,並依照週期進行投資。
總結來說,目前美國經濟雖然面臨通膨問題,但並非停滯性通膨,且股市的表現仍然健康。建議投資者應關注聯準會的政策變化,並採用週期投資策略,不要過度追求短線操作。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