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四)散戶接盤 ETF!3.5 兆等買股
摘要整理
美股走勢
- 大盤波動加劇,特斯拉等科技股大漲或重挫
- 臉書財報優於預期,卻因未來財測保守而大跌近 16%
- 美股七大科技巨頭撐起整體指數,EPS 持續上修支撐股價
台股內資力量
- 證券劃撥餘額高達 3.5 兆元歷史新高,顯示內資買盤仍強勁
- 5 月底前有上市公司發放 923 億元現金股息,資金有望再投入股市
- 工程師族群成為買股、買房與買地主力,推動臺北股市走揚
ETF 績效與投資方向
- 今年以來臺股權值型 ETF 表現亮眼,遠勝高股息 ETF
- 臺北股市 ETF 年內扣費通常不到 0.5%,美股 ETF 則逾 1%
- 中期仍是臺股權值 ETF 與美股 ETF 的投資期,陸股 ETF 較落後
ETF 選擇建議
- 區分追求報酬或穩定配息,前者投資權值型 ETF 較佳
- 長期投資以全球股票型 ETF 如 VT 為佳,分散投資整體市場表現
- 投資 ETF 須掌握各種費用、折溢價等基本知識,並瞭解各產品屬性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波動持續加大, 特斯拉盤後大漲,臉書財報公佈後顯著下跌。
- 美國股市針對目前財報預期有顯著落差, 需觀察科技巨頭財報和未來財測。
- 臺北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一定程度的落差,內資買盤幾乎能抵擋外資的顯著賣壓。
- 3 月份散戶指標顯示,停泊在證券劃撥餘額存款增加了 6,564 億,總金額達到 3.5 兆,創歷史新高。
- 今年以來,資金流入速度高達 1,767 億,外資淨賣超 500 億,顯示散戶資金準備抄底。
- 央行數據顯示,M1B 和 M2 的年增率分別上行 5.38% 和 6.15%。
- 市場上有很大一筆資金準備投入資本市場。
ETF
- 臺北股市近期反彈至 2 萬點,有三檔 ETF 成功填息。
- ETF 填息速度加快,因配息頻率提高。
- 近期除權息的 ETF,最長 3 天就達成填息效果。
- 目前市值最大的 ETF 仍是 0050 元大臺灣 50,第二名是 0056 元大高股息,第三名是 00878 國泰永續高股息。
- 新掛牌的 ETF 受到資金追捧,證券劃撥餘額的資金多投入於此。
- 受益人數最多的前五名 ETF 清一色都是高股息,00878 國泰永續高股息受益人數高達 123 萬人。
- 今年以來,景氣型 ETF、權值型 ETF 績效相對亮麗。
- 追蹤海外 ETF 中,今年績效最亮麗的是凱基全球精英 55,統一 FANG+,國泰費城半導體,永豐美國 500 大。
- 美國股市今年表現比其他市場亮麗,即便近期有回檔。
美國股市
- 美國股市感覺有第一波打底跡象,但不會一次 V 轉結束。
- 財報週期間,指數波動會加大, 需關注財報公布後的市場共識。
- 特斯拉利空出盡強彈 12%, 德州儀器財測高於預期,上漲 5.6%。
- 臉書 Q1 營收 364.6 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年增長率達兩成七,但因 Q2 財測保守,盤後大跌 16%。
- 美國財報有些反應過頭,有些反應無厘頭。
- 美國股市能否結束中期回檔,需觀察一季度 GDP 報告。
- 美國 GDP 的 60% 來自消費領域。
- 市場關注 PCE 物價指數上行過快的問題,而非 GDP 下滑。
- 美國消費表現強勁,不太可能出現顯著消費緊縮。
- 美國股市的波動短期內可能持續加大,但沒有高速崩盤或景氣急縮的風險。
- 標普 500 指數的 EPS 主要由 7 大科技巨頭支撐。
- 7 大科技巨頭的 EPS 持續上移,但其他 493 檔股票的 EPS 預期值持續下調。
- 美國股市是全球經濟中表現最為強勁的。
- 追蹤海外型 ETF 的內扣費用通常較高,約 1% 以上。
- 臺北股市現貨 ETF 的內扣費用普遍在 0.4% 以下。
- 投資美股可獲取更高報酬,但內扣費用是需觀察的方向。
台灣股市
- 臺北股市近期大漲 532 點, 2.72% ,來到 20,131 點,但成交金額不大。
- 外資在 3 月中旬曾買超 2,500 億,但目前仍賣超 485 億,且台幣貶值。
- 今年以來績效最亮麗的臺北股市現貨型 ETF 是富邦科技,漲幅達 21.96%,主要由台積電帶動。
- 權值型 ETF 績效優於高股息 ETF。
- 高股息 ETF 的電子零組件成分股重疊性高,容易被誤認為是 AI ETF。
- 臺北股市的內在邏輯與海外市場不同,內資仍然活躍。
- 臺灣升息後,資金並未回流銀行體系,反而流向美股、美債。
- 短期投機主義者去槓桿,使臺北股市有回檔機會,但長期買盤持續加成。
- 國安基金通常在 3-4 年的庫存循環、或股市面臨嚴重利空衝擊時才會進場護盤。
- 目前臺北股市仍在季線附近,離年線還很遠,不符合國安基金進場條件。
- 現在是景氣復甦階段,不應將現在視為高基期,等待下跌再接。
其他
- 選擇有理財觀念的伴侶很重要,能用更長期的思維來做前瞻指引。
- 證券劃撥餘額快速衝高,臺北股市不易跌至美國股市的回檔水準。
- 4 月中旬至 5 月底,預計有 100 多家公司發放現金股息,總額預估達 923 億。
- 高股息 ETF 逐步採取季配息,使投資人可提前領息並進行再投入。
- 復甦週期中,權值型 ETF、槓桿型 ETF 的總報酬率高於高股息 ETF。
- 高股息 ETF 的配息多來自於成本股的價差。
- 殖利率前幾名的 ETF,如富邦臺灣中小殖利率、兆豐藍籌 30 等,殖利率高達 10% 以上。
- 0050 的年化報酬率長期接近 8%,0056 接近 5.5%,長期總報酬差異可達 100%。
- 土地交易金額在今年臺灣市場高達 636 億,幾乎回到 2021 年第四季的表現。
- 現在買最多商辦和土地的都是科技業,而非金融保險業。
- 買股、買房、買土地的都是工程師,是資本市場未來的方向。
- 陸股型 ETF 今年績效落後於美國股市和臺北股市。
- 中國 Q1 GDP 增數 5.3%,高於預期,但市場反應不大。
- 香港恒生指數跌幅達四成二,跌至 2016 年以前的水準。
- 投資 ETF 需瞭解產品的屬性、折溢價、內扣費用等。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