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4(三)降價裁員!特斯拉怎麼了?

2024-04-24(三)降價裁員!特斯拉怎麼了?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股三大指數反彈——道瓊漲0.69%、標普500漲1.2%、納斯達克漲1.59%
  •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2.21%
  • 投資人憂慮經濟前景,基金經理僅35%持股意願

財報季預測

  • 標普500指數2024年一季度EPS較2023年底預估僅增0.4%
  • 標普500指數EPS預計:二季度6%、三季度7%、四季度14%
  • 部分產業預估無亮眼成長,如原物料、能源、醫療等

特斯拉財報評析

  • 一季度營收213億美元,年減9%、自2012年來最大降幅
  • 淨利潤1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半
  • 降價未帶來明顯營收增長,反映電動車市場飽和
  • 市場關注特斯拉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領域拓展的獲利貢獻

中國電動車市場狀況

  • 比亞迪2024年EPS預估14.42美元,年增長42%
  • 特斯拉2024年EPS僅2.36美元,年減42%
  • 中國電動車廠專利技術領先,且擁有低成本優勢
  • 特斯拉在中國市占率僅10%,低於比亞迪41%

估值想像空間

  • 特斯拉86%營收來自汽車銷售,新領域獲利微乎其微
  • 市場預期特斯拉突破在自駕、機器人等新科技上
  • 未來獲利增長恐難自電動車帶動,取決於新科技領域的表現

觀點整理

  • 美國股市

    • 美國股市在經歷大幅乖離修正後,出現連續兩天的顯著反彈。
    •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263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59 點。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245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96 點。
    • 美國股市在半年線附近有明顯的支撐效果。
    • 市場預估美國股市的回檔可能尚未結束,標普 500 指數可能至少要下跌 10% 左右。目前回檔幅度約 5%。
    • 市場情緒尚未達到顯著的恐慌程度。
    • 市場資金主要流向科技巨頭。
    • 基金經理人持有股票的意願仍然不高。
    • 美股可能以盤代跌的方式回檔。
    • 目前美國股市的資金幾乎全數灌入科技巨頭,因為中小型科技股可能無法獲利,而大型科技股搭配 AI 題材,產生拉抬效果
    • 科技股佔上 50 日移動平均線的比例僅 9.2%。
    • 能源股佔上 50 日移動平均線的比例高達 95.7%。
    • 美國股市是否為中期回檔或多頭持續,需觀察 EPS 是否下行。
    • 大規模出脫股票的並非避險基金,而是退休基金
    • 退休基金將資金轉移至避險性債券市場及貨幣基金市場。
    • 避險基金則在抄底科技股。
    • 美國股市的長期展望仍不夠樂觀。
  • 特斯拉(Tesla)

    • 特斯拉第一季財報表現不佳,營收年減 9%,是 2012 年以來首次降幅。
    • 淨利潤大幅下滑,只有 11.4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25 億美元。
    • 特斯拉降價策略並未帶動營收增長,反而導致獲利減半
    • 特斯拉股價盤後大漲,主要是因為馬斯克強調將大力投資 AI、平價車款、無人計程車、FSD 全自駕系統等前瞻領域。
    • 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想像,已轉向 AI 及其他前瞻技術。
    • 特斯拉在今年股價已修正約 43%。
    • 特斯拉相對於標普 500 指數,落後幅度高達 5 成。
    • 特斯拉的能源部門預計今年有 75% 的成長。
    • Cybertruck 的產能預計 4 月達到每週 1,000 輛。
    • 特斯拉的營收成長率表現不佳,與 2019、2020 年的情況類似。
    • 特斯拉面臨電動車市場飽和的挑戰,需要其他營收來源
    • 特斯拉的交付量有顯著收縮。
    • 中國市場的競爭加劇,比亞迪推出高端車款與特斯拉競爭
    •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低價競爭的壓力
    • 特斯拉的 EPS 預估值在 2024 年持續下修。
    • 市場預期特斯拉 EPS 有可能在第二季度見到短期低點。
    • 特斯拉 86% 的營收來自汽車銷售,9% 來自服務類,僅 6% 來自能源。
    • 未來特斯拉的營收成長可能來自 FSD (39%)、Dojo 超級電腦 (17%) 以及 Optimus 機器人 (12%)。
    • 目前特斯拉最突出的技術尚未能貢獻實質獲利
  • 台灣股市(台股)

    • 台股本波最大回檔幅度已達 1,500 點左右。
    • 台股的修正幅度可能還不夠大。
    • 台股的評價面仍然偏高,獲利復甦不如美國科技股快速。
    • 台積電今年的 EPS 是否能超越 2022 年仍是疑問
    • 半導體庫存天數雖較過去三年低,但仍高於過去五年和十年平均值。
    •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若維持高檔,將對台股本益比造成壓力。
    • 台幣在美國公債殖利率高漲的情況下,失去吸引力。
    • 市場關注 939、940 新申購投資人是否會套牢,才開啟下一波多頭。
    • 台股內資買超大於外資賣超。
    • 台股本益比有均值回歸的需求。
    • 台股開盤上漲 247 點,隨後漲至 319 點,預估量能達 4,000 億。
  • 其他

    • 全球汽車市場已呈現飽和狀態,換車潮不如以往
    • 中國電動車市場滲透率高達 40%,美國僅 7%。
    • 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技術層面表現不差。
    • 寧德時代的電池專利技術在全球領先。
    • 中國電動車產業在國際間有一定影響力,但財報表現並非特別亮眼。
    • 中國製造可能使產業變成紅海市場
  • 觀點總結

    • 市場對於美國股市的看法仍然半信半疑,資金流向科技巨頭,但整體而言並非過度樂觀。
    • 特斯拉雖然面臨財報不佳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挑戰,但其在 AI 和其他前瞻技術領域的發展潛力仍然值得關注。
    • 台股的評價面偏高,需關注獲利上行和本益比下修的狀況。
    • 電動車市場已趨於飽和,難以出現爆發式增長,需要新的營收來源。
    • 不要用一家公司的財報來判斷整個股市的走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