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一)外資大逃殺,AI團滅?美超微、網飛暴跌!

2024-04-22(一)外資大逃殺,AI團滅?美超微、網飛暴跌!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上週美股大跌,標普 500 指數跌破 5,000 點大關,納斯達克連跌 6 個交易日
  • 美股跌勢主因:降息希望減弱、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科技股財報不理想
  • 費半製造業領跌,輝達暴跌 10%、Netflix 財報理想但股價重挫 9%

指數績效

  • 4 月份以來,臺股跌 3.44%、道瓊跌 3.9%、標普 500 跌 5.27%、那斯達克跌 6.8%
  • 費半 4 月份以來跌幅高達 13% 左右,顯示過去漲幅最大的指數,本輪調整幅度也最大
  • 2023 年年初至今,日經 225 漲 11%、臺股漲 11.2%、費半漲 9.2%、標普漲 5.5%

情緒指標

  • CNN 貪婪恐慌指數從 80 左右快速下滑至 30 左右,顯示市場情緒轉趨恐慌
  • 當恐慌指數處於低位時,可視為佈局良機
  • 當前的股價估值已較去年年底時的泡沫水準大幅修正

科技巨頭

  • 輝達(股價暴跌 10%)、美光(下跌 4.6%)、台積電 ADR(下跌 3.46%)等表現不佳
  • 除特斯拉(跌 4 成 1)、蘋果(跌 1 成 4)外,其餘大型科技股今年以來仍是正報酬
  • 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但市場選擇性下殺漲幅最大者,為修正估值過高的情況

網飛財報

  • 網飛營收、新增訂戶數持續成長,財報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 雖然未來不再公布訂戶數量,但營運並無重大利空
  • 股價重挫 9% 主因於市場過度解讀其公布訊息,缺乏客觀依據

美超微

  • 週五股價大跌 23%,漲幅一度高達 255% 後重挫
  • 恐慌主因是公司未提前公布業績表現預期,被視為利空訊號
  • 缺乏確切利空資訊,或只是市場尋找理由進行修正

特斯拉

  • 電動車市場出現瓶頸,整體車市銷量也接近飽和
  • 特斯拉展望轉向 AI、自駕等新技術領域,維持估值看好
  • 降價、裁員等舉措顯示壓縮成本意圖,料財報表現不佳

本週財報

  • 週二:特斯拉財報預計現金流為負
  • 週三:Meta 財報,估值合理且增長 10%
  • 週四:微軟 AI 軟體營收為重點關注焦點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與近期股市表現

    • 上週美國股市因降息希望減弱、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科技股財報不如預期而下跌。
    • 標普 500 指數跌破 5,000 點大關,納指連續 6 個交易日下跌,創下一年多來最長連跌紀錄。
    • 資金大量撤出,晶片股壓力增大,費半指數跌幅顯著。
    • Netflix 雖財報不差,但因計畫停止公告訂閱數而股價暴跌。
    • 整體而言,美國股市下跌是多方利空重疊所致。
    • 過去一週,納指跌幅超過 5%,費半跌幅達 8%。
    • 4 月以來,臺北股市下跌 3.44%,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3.9%,標普 500 指數下跌 5.27%,納指下跌 6.8%,費半指數跌幅更達 13% 左右。
    • 臺北股市跌幅較大,部分原因是 4 月中旬內資過強,導致基期較高。
    • 2024 年初以來,多數指數仍為正報酬,日經 225 指數和臺北股市漲幅皆超過 11%。
    • 本輪下跌中,跌幅最重的通常是過去漲幅最高的板塊。
  • VIX 指數與市場恐慌情緒

    • VIX 指數上升至 19.23,但尚未突破 2023 年 10 月的高點。
    • VIX 指數作為恐慌指標的參考價值已降低,因為標普 500 指數與 VIX 指數的比值長期走升。
  •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 道瓊指數收漲,但標普 500 指數、納指、費半指數均跌破季均線。
    • 本波下跌是自 2023 年 10 月以來首次跌破 50 日均線,通常是中期回檔的開始。
  • 中期回檔判斷

    • 判斷是否為中期回檔,需觀察美國財政和財報基本面是否大幅改變。
    • 若財報顯示景氣將轉差,則下跌可能反映新一輪景氣下行;反之則為市場找尋利空進行解讀。
  • 臺北股市與外資動態

    • 臺北股市週五受到顯著賣壓,盤中一度大跌超過千點,最終收跌 774 點。
    • 外資過去一週賣超 1,819 億,今年以來已轉為淨賣超。
    • 儘管臺股回檔,但仍高於今年 1 月和 2 月的股價水準,顯示內資仍活躍。
    • 市場融資餘額仍處於高檔,需適度收斂。
    • 台積電週五資金流出量為 858 億新台幣,為三年多來最大。
  • 台積電與其他科技股比較

    • 台積電的股價表現介於輝達和蘋果之間,受惠於 AI 效應帶動。
  • 市場氛圍與未來展望

    • 本輪下跌前,市場主要由 AI 狂潮、ETF 狂潮、製造業復甦和聯準會降息預期推動。
    • AI 狂潮看似遇到短期滿足點,台積電法說會也調降了產業預期,降息進度不如預期,導致市場寬鬆預期落空。
    • 目前市場可能只是對財報過度樂觀的情緒指標進行均值回調,並非長期財報下修。
  • CNN 恐懼貪婪指數

    • 該指數可反映市場情緒高低,但不適合 3-4 年庫存循環週期。
    • 近期指數快速下彎,已接近短期情緒恐慌的乖離修正。
    • 恐懼時估值較低,貪婪時估值較高,因此應在估值低時貪婪,高時恐懼。
    • 判斷市場情緒應以實際指標為準,如本益比、PEG 等。
  • 景氣投資觀點:

    • 景氣投資操作不應對市場有過高預期,年化報酬率約為 15% 到 18%。
    • 景氣投資放棄個股操作,報酬率無法像個股一樣高。
    • 投資人應了解自己的投資要求,不應過高。
    • 不應單一持有特定個股,因為產業龍頭會不斷改變。
  • 美國科技巨頭回檔

    • 輝達、應材、德儀、AMD、美光、台積電 ADR 等股價均下跌。
    • 今年以來,僅特斯拉和蘋果股價為負報酬。
    • 目前股價下跌主要是成本股回檔和估值修正。
    • 大型科技股的獲利仍沒有顯著下調的疑慮。
    • 這些科技股的本益比雖然高,但若以 PEG 來看,其估值相對便宜,因為它們真的在賺錢。
    • 標普 500 指數的本益比已從高點下修,類似 2023 年 10 月的情況。
  • 本週財報關注點

    • 特斯拉財報可能較差,預期可能出現負現金流。
    • 臉書 Meta 財報可關注其收入增長率。
    • 微軟 Microsoft 財報可關注 AI Copilot 軟體的使用情況。
    • Netflix 因停止公佈會員數而股價下跌,但其用戶參與度和營收成長率仍穩健。
    • 美超微財報尚未公佈,但因未提前公佈數據而被市場解讀為負面訊號。
    • 目前許多股價下跌都是市場找理由下跌,而非真的財報很差。
  • 特斯拉股價下跌原因

    • 電動車市場已達瓶頸,整體車市也飽和。
    • 電動車晶片概念股表現不佳。
    • 特斯拉降價導致實質獲利下滑。
    • 特斯拉裁員可能為向股東交代。
    • 特斯拉股價估值來自 AI、FSD、Optimus 等,而非電動車。
    • 電動車可能只是一個短期內市場情緒拉抬的方向,不再是顯著增量的突破點。
  • 市場觀點總結

    • 美國股市可能正經歷獲利了結潮,而非實質利空。
    • 目前還沒有看到景氣拐點的跡象。
    • 臺北股市和美國股市的聯動幅度可能比想像中差。
    • 臺北股市跌幅和乖離拉回幅度相對於美國股市低。
    • 現在是週期投資者開始準備的時機,等待市場中期回檔。
  • 其他

    • 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社團減少,轉向財經研究社。
    • 內資市場在這兩年非常活潑。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