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一)台股站穩兩萬!內資買盤不停歇,為何台灣滿街有錢人?

2024-04-01(一)台股站穩兩萬!內資買盤不停歇,為何台灣滿街有錢人?

摘要整理

臺北股市持續創高

  • 上週漲 66 點,重新創下歷史新高 20,397 點
  • 投信大量買盤帶動指數上漲,單週買超 1,000 億
  • 外資則持續賣超,形成內資與外資的對做現象

高資產客群的投資特徵

  • 2027 年台灣個人資產超過 1 億元的人數將增加至 13.7 萬人
  • 這些高資產客群的財富增長率遠高於大盤,年複利高達 18%
  • 他們的財富增長主要來自於科技業外匯收益,而非單純的股票投資

豪宅市場交易量下降,中小坪數房價創新高

  • 1 億元以上豪宅交易量在過去幾年大幅減少,臺北市降8成
  • 高資產客群轉而購買多套中小坪數房屋
  • 這加速了中小坪數房價的飆升

觀光飯店業績創高,但服務品質跟不上

  • 入境旅客人數仍低於疫情前,但飯店房價與住房率創新高
  • 顯示這波房價上漲主要源自於高資產階層的消費需求

ETF 買盤成為推升台股的主力

  • ETF 受益人數從 2019 年的 90 萬增至目前的 871 萬
  • ETF 買盤是推升台股創新高的重要力量

觀點整理

  • 台股市場與內資買盤

    • 台股上週續漲 66 點,改寫歷史新高,來到 20,397 點。
    • 3 月共大漲 1,327 點。
    • 投信是推動台股上漲的主要力量,一周買超 1,000 億,上週五買超近 600 億。
    • 外資連賣 3 週,呈現明顯的土洋對做現象。
    • 外資對台股的回補意願不高,台幣也呈現貶值。
    • 投信買超幅度最大的個股為長榮 (152 億),其次是聯發科 (62 億)、聯電 (59 億)、 慶像 (57 億),明顯是 940 ETF 的買盤。
    • 台股目前是內資盤,需觀察內資買盤可維持多久,以及 940 ETF 是否會持續抬轎。
  • 高資產客群的財富狀況:

    • 台灣資產一億元以上的投資人約有 11 萬人,其中 7,000 人資產達 10 億元以上。
    • 預估 2027 年,資產一億元以上的人口將增加到 13.7 萬人,總財富將達 243 兆。
    • 高資產客群的個人財富總額,2023 年預估為 32 兆,2027 年將達 46 兆。
    • 高資產客群的財富年複成長率明顯高於大盤上行力度。
    • 高資產客群的財富增長,不僅來自投資,更多來自海外市場、科技業的外匯收益。
    • 台灣每 100 人中就有 1 人是億萬富豪或其家庭是。
  • 高資產客群的消費行為

    • 高資產客群的消費力道強勁,帶動物價上揚。
    • 百貨業績顯著成長,新北市百貨業績從 10 年前的 244 億飆升至 514 億. 台北市百貨業績從 1,200 億飆升至 1,800 億。
    • 台中新光三越為 2023 年業績最好的百貨公司。
    • 新光三越和遠百的營業額均顯著創高。
    • 台灣的觀光飯店業績在疫情後創下新高,但入境旅客數仍低於 2019 年水準。
    • 旅館住房率和房價均創高,台北旅館房價漲幅更高達 100%。
    • 高資產客群的消費是推升 ETF 買盤的原因之一。
  • ETF 市場:

    • 台灣 ETF 受益人數激增,從 2019 年的 90 萬人增至目前的 871 萬人。
    • 940 ETF 一推出就突破 2,000 億規模。
    • 許多人因資金量不大,轉而投資大盤 ETF。
  • 金融業的表現:

    • 金融指數創高,正朝 2022 年初的高點邁進。
    • 銀行股表現亮眼,殖利率穩定。
    • 壽險業受惠於美債減損壓力減輕,獲利由虧轉盈,外資回補意願增加。
    • 證券業因成交量增加,獲利大幅成長。
    • 金融業是科技業蓬勃發展的第一波受惠者。
  • 營建業的表現:

    • 營建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 今年前三個月營建指數漲幅高達 14%。
    • 2 月營建業氣候測驗點遠遠領先服務業和製造業。
    • 今年 1、2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四成。
    • 預售屋交易量大增。
    • 民眾看漲房市的比例增加,看空房市的比例減少。
    • 2023 年預售屋總銷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 青年房貸金額創歷史新高,平均為 862 萬。
    • 高資產客群因豪宅監管政策,轉而購買中小坪數房產,導致中小坪數單價上漲。
  • 有錢人的生活觀:

    • 有錢人傾向生較多小孩,並將養育小孩視為拓展新領域和體驗人生的方式。
  • 市場泡沫的觀點: * 市場買盤若為實質資金,而非槓桿操作,則不應視為泡沫。 * 台股的資金是來自於半導體受惠潮所帶來的實質收益。

  • 本週關注的訊息:

    • 週四關注鮑爾的談話。
    • 週五關注美國 3 月新增非農就業數據。
    • 今晚關注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週三關注非製造業指數。

台灣的資金是實質的,並非泡沫,並提醒投資人留意高資產客群的動向。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