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五)台股站穩 2 萬!央行升半碼?電價衝擊來襲!

2024-03-22(五)台股站穩 2 萬!央行升半碼?電價衝擊來襲!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全球股市表現靚麗,臺股、日經、韓國股市均創新高
  • 費半指數也從月線回檔後開始拉抬
  • 美股三大指數中有三個創新高

美股行情

  • 聯準會重申今年三度降息後,市場情緒飛增
  • 微軟、谷歌、輝達等科技股表現優異,蘋果、特斯拉受賣壓
  • 外資空單量持續走高,遭主力大量洗出

台股行情

  • 開高走高,加權指數創 20,199 點新高
  • 金融股、電動車概念股拉抬大盤
  • 三大法人買賣超:投信大買 111 億、外資買超 183 億、自營商買超 55 億

半導體供應鏈

  • 根據最新數據,今年全球半導體增長最快為美國市場
  • 環太平洋地區預估今年增長 12%,顯著反彈
  • 美光財報亮眼,新產品線帶動營收反彈

聯準會政策觀點

  • 華爾街投行對標普 500 今年目標價普遍過於保守
  • 預期今年將呈現標準的景氣復甦週期

央行升息對房市影響

  • 升息對房市影響有限,主要是宣示性作用
  • 電價調漲將帶動房租上漲,租金創新高
  • 境外資金匯回 8 月解禁,恐推升房市投資熱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與股市表現
    • 全球股市表現亮眼,包括臺北股市、日經指數和韓國股市都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股市方面,道瓊工業指數、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
    •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回檔到月均線後顯著拉抬。
    • 儘管美股四大指數全面收紅,但科技巨頭中,軟體類股表現較佳,硬體類股如蘋果和特斯拉則出現賣壓。
    • 臺北股市開高走高,加權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成交量維持在 4,860 億左右。
    • 南韓 KOSPI 指數也逼近兩年高點,日經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並創下歷史新高。
    • 股市上漲是景氣復甦所致,而非 AI 題材
  • 資金流向與籌碼變動
    • 今年以來外資買超幅度不大,投信買盤較為積極,自營商也出現短期大買。
    • 散戶股東人數減少,顯示多數人並未參與到這波漲勢。
    • 940 ETF 的申購潮導致銀行業隔夜拆款利率跳升,顯示市場資金大量投入股市。
    • 內資有過度炒作的疑慮,且主力在臺北股市中佔據優勢。
    • 外資空單被軋爆,散戶被甩下車後,股價持續上漲。
    • 2024 年 3 月中旬後,外資累積買賣超縮窄,主要買盤來自募集資金、主力及自營商。
  • 臺灣央行升息
    • 臺灣央行意外宣布升息半碼。
    • 升息可能帶有宣示性意味,或是為了應對游資氾濫和資產炒作,也可能是針對即將調漲的電價。
    • 央行總裁表示,升息是為了因應國內店家即將調漲的價格,並認為臺灣利率水準已高,未來上升空間有限。
    • 家庭用電電價調漲 5% 到 10%,大戶用電如台積電則漲 25% 起跳,這將導致轉嫁效應和心理預期。
    • 臺灣的 CPI 和核心 CPI 均上升,可能導致臺灣的通膨超越美國。
  • 經濟與產業展望
    • 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3.22%。
    • 民間消費和境外需求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內需比重逐漸增加。
    • 全球景氣復甦帶動股市上漲,週期投資邏輯適用於多個市場。
    • 韓國 3 月份出口規模大增,晶片出口暴增 46%,顯示半導體產業復甦。
    • 美國是 2024 年全球半導體成長最快的市場。
    • 美光財報轉虧為盈,顯示市場積極效應開始顯現。
    • 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難以脫鉤,美國不太可能對臺灣晶片產業實施關稅壁壘
  • 房地產市場
    • 電價調漲可能導致房租上漲,房東可能將電價、囤房稅等成本轉嫁給租客。
    • 央行升息的宣示性作用可能對房市的抑制效果有限。
    • 2019 年的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將在今年 8 月解除不動產投資限制,可能導致資金流入房市。
    • 預售屋在 2024 年 1 月的預售件數大幅增加,可能顯示市場游資氾濫。
    • 房租漲幅可能超過股價漲幅,因為房租幾乎沒有例外地會反應成本。
  • 其他觀點
    • 市場對今年的行情預估過於保守。
    • 強調週期投資的重要性,以及從歷史角度分析問題的優勢。
    • 提醒投資者要居高思危,並在適當時機調整現金部位。

閱讀推薦書籍:《時勢》

  • 作者小 Lin 原為 JP 摩根分析師,現為知名財經 KOL
  • 書中以歷史觀點解析各國經濟現況,內容視野獨到
  • 撰寫風格簡潔幹練,能簡化艱深經濟知識
  • 從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著手解析
  • 結合作者專業與風趣文字,提升讀者經濟歷史素養
  • 為作者首部商業理財書籍,頗具可讀性且發人深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