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一)美股史詩級泡沫,重返 2007?達里歐:我們錯了

2024-03-18(一)美股史詩級泡沫,重返 2007?達里歐:我們錯了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股上週受科技股拖累,三大指數全數下跌,但跌幅有限
  • AAII 牛熊指標顯示投資人短期情緒高漲,類似 2020 年末新冠疫情的高檔
  • 但大多數投行認為今年不會衰退,只有少數看衰

通膨與經濟前景

  • 美國 2 月 CPI、PPI 高於預期,通膨僵固性引發後續景氣復甦憂慮
  • 指標顯示基本面尚未全面好轉,如零售銷售、企業違約等不佳
  • 部分金屬現貨價格走揚,或暗示庫存週期開始上行

泡沫特徵分析

  • 泡沫須伴隨新技術驅動、股價大幅波動、成交量激增、供給量大增
  • 整體AI熱潮並未形成市場全面炒作,也缺乏系統基本面拉力
  • 目前具泡沫意味,但尚未進入泡沫末期

投資策略建議

  • 若擔憂可不理會新聞,直接執行資產平衡調節
  • 持續留意美國聯準會言論、輝達 GTC 大會、全球 PMI 指標變化

達里歐觀點

  • 過去達里歐曾認為今年極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
  • 但最近達里歐已改口,取消對今年將發生大衰退的看法
  • 連這類重量級人物都取消了對今年看衰的觀點,可能意味著泡沫風險逐漸浮現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

    • 2024 年 3 月 18 日,美國股市受到科技股承壓和選擇權到期影響,三大指數全面收黑,但跌幅不大。道瓊指數下跌 191 點,跌幅 0.5%;標普 500 指數收跌 0.7%;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約 1%。
    • 若以週跌幅來看,道瓊和標普 500 指數跌幅不到 0.5%,納斯達克指數跌幅也不過 0.7%,並非顯著崩跌,僅為漲多後的休息。
    • 美銀 AAII 牛熊指標顯示,市場情緒短期內顯著推高,此指標上次達到如此高點是在 2020 年末和新冠疫情期間。
    • 多數投行已收回去年對今年經濟衰退的預期,認為今年不會發生經濟衰退,但部分投行如小摩和美銀分析師仍認為可能出現股價回檔。
    • 多數投行在美股創下歷史高點後,陸續調升標普 500 指數的目標價,且認為今年不會發生經濟衰退,這可能暗示市場存在泡沫風險。
    • 過去認為今年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達里歐和小摩戴蒙,都認為他們的判斷可能錯誤,這可能意味著泡沫離我們不遠了
    • 美國股市的股價與獲利之間,從 2008 年以來差距持續擴大,與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期相似,顯示目前可能處於泡沫之中。
    • 目前美國股市並非處於短期庫存循環週期的泡沫,但從長週期來看,股價漲幅明顯快於獲利增長,暗示存在泡沫。
  • 泡沫的階段與特徵

    • 主持人引用霍華德·馬克斯的牛市三階段理論,認為目前可能處於第二階段,即多數人意識到基本面轉好。
    • 臺北股市的獲利年增率在去年大幅衰退後,目前剛開始復甦,市場已意識到基本面不錯,但尚未達到全面樂觀。
    • 市場最擔心的泡沫風險來自輝達,其股價已連續 10 週上漲。
    • 美國股市的整體本益比已從 19.5 倍推升至接近 20 倍。
    • 上週美國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流入量創下歷史新高,高達 560 億美元,其中科技股流入最多,達 68 億美元。
    • 歐洲央行暗示 6 月可能降息,導致歐洲股市三大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 臺北股市雖有回檔,但仍在高檔盤旋,離月均線、季線和年線仍有一段距離。
    • 臺北股市 ETF 的買氣強勁,過去五年的複合成長率達 4 成,位居世界第一。
    • 臺灣人持有的 ETF 資產在亞洲市場中僅次於日本和中國。
    • 泡沫的四個特徵
      • 新技術驅動景氣繁榮:目前 AI 技術雖熱門,但並未引起市場經濟數據顯著好轉。
      • 價格大幅波動和情緒累積:雖然股市上漲,但市場並未出現極度吹捧的情緒,投資者仍持有空單。
      • 成交量快速放大:目前成交量雖偏高,但未達 2021 年的創天量水準。
      • 供給嚴重擴大:AI 熱潮並未擴散至整體市場,羅素 2000 指數表現落後,顯示並非全面泡沫。
    • 目前美國股市可能處於泡沫中期,而非末升段。
  • 其他觀點

    • 美國貨幣型基金市場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顯示許多資金並未流入股市,而是轉向房地產和保守型資產。
    • 股市泡沫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目前基本面還算不錯,但經濟沒有明顯好轉,這也是週期投資者持續留在市場的原因。
    • 2023 年是景氣谷底,2024 年將是第一輪復甦週期,並預期 2025 年將是宏觀市場的聚焦點。
    • 小摩和達里歐已將對美國股市的看法從金融危機轉為中期回檔。
    • 銅價上漲至每噸 9,000 美元,為 11 月以來最高水準,暗示全球庫存循環開始上行。
    • 市場的週期性不會改變,應學會在相對高點和低點做出相應的動作。
    • 透過觀察日本 AV 產業的例子,說明人們總是偏好得不到的東西,這也是一種週期性的表現。
  • 本週關注要點

    • 3 月 19 - 20 日的 FOMC 利率決策會議。
    • 聯準會的言論至關重要,因 2 月份的 CPI 和 PPI 皆高於市場預期,顯示通膨具有僵固性。
    • 聯準會是否會與歐洲央行同步降息或延後降息,將對美元指數造成極大波動。
    • 輝達年度 AI GTC 大會,將是市場觀察 AI 行情是否能持續的重要指標。
    • 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澳洲將陸續公佈 3 月份的 PMI 數據。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