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一)回檔開始!非農超預期、失業率卻創高,降息到來?
摘要整理
市場週五回檔概述
- 美股週五全面回檔,但跌幅不大
- 納斯達克指數今年漲 7.2%,成長股漲 9.1%,比特幣漲 61%
- 費城半導體、納斯達克 100 指數今年表現最亮眼
非農就業數據與失業率解析
- 2 月新增 27.5 萬就業人口,高於預期的 19.8 萬人
- 失業率卻從 3.7% 升至 3.9%,較預期 3.7% 為高
- 新增就業數據有虛胖感,過去數據被大幅修正
- 薪資環比增速大幅下滑,顯示就業市場未如表面強勁
科技業裁員分析
- 美國七大科技股今年裁員約 7 萬人
- 相較 2022 年底,裁員規模並不算大
- 大量員工入職後再裁員部分人數,並非泡沫破滅跡象
薪資通膨觀察
- 時薪年增率為 4.3%,高於 CPI、PCE
- 但已由 2021 年近 6% 水準回落
- 留守者、跳槽者薪資增幅約在 4% 至 5%
就業缺口評估
- 美國整體職位空缺數達 867 萬,遠大於科技業裁員數
- 乃因長新冠、退休導致 900 萬人離開就業市場
- 長期可藉移民補實就業缺口
美國降息可能性
- 數據呈現就業市場柔中帶剛,無顯著利空或利多
- 初步符合市場預期的降息走勢
- 降息時點取決於是否引發通膨壓力
消費與信用分析
- 信用卡違約率 3.1% 雖高,但不失控
- 老年人群疫期間財富大增
- 消費意願未減弱,整體信用支出年增 2.5%
總結
- 就業數據穩健,不會引發消費蕭條或嚴重衰退
- 未來主要關注通膨、利率走向等風險因素
觀點整理
美國股市:
- 四大指數在週五全面回檔,但跌幅不大,因為之前漲幅顯著。
- 今年以來,納斯達克 100 指數上漲 7.2%,成長股 IWF 上漲 9.1%。
- 比特幣漲幅達六成一,為所有資產中表現最亮眼。
- 大型股今年以來漲幅 7.7%,中型股 6.3%,價值股 5.3%。
- 少數資產如 REITs 和投資等級債下跌,長天期國債跌幅曾很重,但最近回漲。
- 整體債券市場今年以來跌幅為 0.4%。
- 美國股市呈現大型股吃掉小型股的情況。
- 科技巨頭如輝達、Meta、Netflix、Amazon、Microsoft 漲幅顯著,但部分股票如特斯拉、蘋果、Google 已進入修正階段。
- 標普 500 指數今年漲幅為 8%,部分科技股表現落後大盤。
- 中期回檔是正常的,只要基本面仍在擴張,就不算泡沫破滅。
- 費城半導體指數 SOXX 和納斯達克 100 指數 QQQ 表現亮眼,黃金表現甚至優於能源股。
- 基本面是否上行是資產佈建的先決條件。
美國就業數據:
- 2 月非農就業新增 27.5 萬人,超出預期,但失業率上升至 3.9%。
- 過去兩個月的非農就業數據有顯著修正,實際數字比原先預估的少。
- 失業率從 3.7% 上升到 3.9%。
- 薪資環比增速大幅下滑,顯示就業市場並非如非農數據般亮麗。
- 新增就業主要集中在醫療保健、政府和建築業,製造業則在回落。
- 服務業就業人數顯著拉抬,2 月達 20.4 萬人。
- 美國勞動參與率下降至 62.5%,無法回到 2019 年水準,部分原因是長新冠導致人員提前離開就業市場。
- 就業市場的繁榮帶有外部性條件,並非單純的經濟大好。
- 兼職工作人數增加,全職工作人數減少,兼職工作不會造成薪資通膨失控。
- 失業率上升暗示部分領域有裁員現象,但不足以影響整個就業市場。
- 科技業裁員人數相對於公司總體員工數並不多,且職位空缺數仍高達 867 萬。
- 裁員後,員工個人營收都在快速提升。
- 整體就業市場呈現中性偏好的狀態,沒有太好也沒有太壞,但足以考慮降息。
工資通膨與聯準會決策:
- 聯準會最關注薪資通膨是否會引起進一步通膨效應。
- 美國每小時時薪通膨為 4.3%,雖高於 CPI 和 PCE,但已較前幾個季度下滑。
- 月環比薪資增幅僅 0.1%-0.2%。
- 美國缺工若長期存在,可能導致聯準會通膨預判錯誤。
- 海外勞動力湧入美國市場,填補勞動力缺口。
- 聯準會可能根據目前就業數據採取符合市場預期的降息,而非更進一步的動作。
- 過去經驗顯示,非農就業新增人數達 10 萬左右才會達到首次降息門檻,但現在身兼多職人數增加,此標準可能有所鬆動。
- 降息通常不會等到非農就業進入負值,而是慢慢下滑至 10 萬人左右。
AI 生產力:
- 新冠疫情造成大缺工,可能促使 AI 填補動力。
- 美國每小時工作產出正在突破 2011 年新高,顯示 AI 生產力推動人均 GDP 衝高。
- AI 生產力主要影響科技業,而非廣大服務業。
消費與衰退:
- 就業市場相對強勁,美國信用卡違約率雖上升但不會失控。
- 美國信用卡違約率達 3.1%,為 2011 年新高,但降息可望使其下降。
- 美國信用支出總額仍在增加,顯示仍有人在消費。
- 老年人在疫情期間財富增幅顯著,主要是因為繼承財富。
- 2024 年的衰退可能是技術性衰退,而非實質衰退。
台灣就業市場:
- 台灣失業率下滑至 3.31%,元月份失業人數為 39 萬人。
- 台灣就業市場因反映製造業繁榮而上行。
- 運輸和倉儲業薪資漲幅最多,其次是製造業。
- 金融保險業平均薪資最高。
其他觀點:
- 個人的成就由體力決定,身體健康最重要。
- 不同科系領域的學生,畢業後發展有差異。
- 股票下跌時問題多,上漲時問題少,但上漲時更應擔心風險。
- 在行情高點時,更應該探討風險。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