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二)台股創新高,景氣燈轉綠,主升段來了?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台積電 ADR 上漲 3%,美股則极端漲跌
- 標普 500 指數連續 16 週上漲,創 1970 年代以來最強烈漲勢
- 臺北股市昨日大漲近 400 點,創歷史新高
市場資金
- 外資回補金額接近 400 億,外資買超帶動大盤上漲
- 但臺幣匯率升值幅度有限,顯示外資買盤非臺股獨有
- 外資買盤或是針對亞洲市場的系統性調節
經濟成長
- 2024 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約 3.43%,優於 2023 年的 1.31%
- 一季度經濟成長率將相當亮麗,但後續三季度或逐季遞減
- 民間消費增長強勁,2024 年預估 1.4%,將支撐整體經濟增長
獲利復甦
- 2023 年企業獲利年減率約 20%,2024 年或恢復成長 20%
- 半導體銷售額預估年增 16.8%,景氣有望反轉
- 產業獲利能否突破 2021、2022 年高點尚待觀察
固定與變動成本
- 臺廠多為固定成本支出,無法像品牌商般靈活調整
- 固定成本非賺錢就必須支付,面臨龐大成本壓力
- 過去獲利年減或受當年龐大資本支出影響
內需外溢
- 2023 年餐飲業營收大增約 20%,顯示內需消費體量增加
- 6 都房市交易量年增約 40%,受惠於股市財富效應外溢
- 中南部房價漲幅遠高於北部,反映人力資本流向新興城市
通膨風險
- 2024 年臺灣最大風險在於通膨難以紓解
- 電價全面調漲 10% - 15%,勢必衍生連鎖效應推高整體通膨
- 資產通膨風險加劇,房地產或透過各種途徑轉嫁成本
觀點整理
- 台股與國際股市:
- 台積電 ADR 持續上揚 3%,美鈔也上揚 8%。
- 美國股市波動不大,但費半指數逆勢收紅超過 1%,主要由輝達領漲超過 3%。
- 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創高,過去 18 週中有 16 週上漲,為 1970 年代以來最強勁的漲勢紀錄。
- 台北股市昨日上漲近 400 點,盤中創下歷史新高。
- 外資回補金額接近 400 億,但台幣升幅並未同步顯著,顯示外資可能進行系統性調節。
- 台股創高,但其他海外市場並未顯著拉抬,顯示外資對台股的特別青睞。
- 日經 225 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外資針對整個亞洲市場進行買入,更像是系統單的調節。
- 若要看到外資大量回補台股,需觀察台幣是否出現走升趨勢。
- 台股上漲的推手:
- 外資可能不是本波台股上 2 萬點的主要推手,內資(台灣的股票型基金)才是。
- 2020 年以來,台股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了 1.3 兆,而外資過去三年賣超 2 兆。
- 台灣債券型基金 2020 年以來也增加了 4,700 億。
- 績效相對好的 ETF 多反映即將到來的主升段景氣週期概念股,特別是半導體相關類股。
- 法人目標價與市場預期:
- 法人圈對 2024 年台股的目標價普遍偏保守,例如:大摩認為約 17,500 點,最樂觀 19,750 點,元富認為會挑戰 18,800 點,富邦認為最高點是 18,600 點,凱基認為約 2 萬點。
- 目前台股點位與市場預估值有顯著落差,大多數人預估的高點在 18,000 點至 18,999 點之間。
- 市場預期不重要,重要的是判斷景氣的位階。
- 2021 年底,市場預期 2022 年台股會在 18,000 點到 19,000 點,但實際上 2022 年卻是熊市。
- 景氣燈號:
- 本次警惕信號燈轉為綠燈,表示景氣進入擴張格局。
- 1 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燈為 27 分,為 2022 年 7 月以來新高,且較上月增加 5 分。
- 景氣指標已調整,將非農部門就業人數改為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改為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平均利率。
- 股價反映未來 6 到 9 個月的基本面表現。
- 2022 年熊市反映的是 2022 年底的庫存壓力。
- 2023 年股市漲幅反映的是 2024 年的景氣復甦。
- 目前台股的萬九反映今年年底進入極端擴張繁榮格局。
- 經濟成長與消費:
- 2024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平均為 3.43%,相較去年的 1.31%大幅提升。
- 由於基期效應,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將非常亮眼,但二、三、四季會逐漸遞減。
- 台灣民間消費強勁,2023 年增長 8.32%,2024 年預估仍有 1.4% 的增長,跑贏存貨變動。
- 出口值預估年增率約 6.14%。
- 台灣工業生產指數才剛進入綠燈(復甦格局)。
- 台廠的挑戰:
- 台廠 2023 年獲利年減率高達兩成五,但 2024 年由於基期效應,預估將成長兩成一。
- 台廠面臨固定成本較高的問題,在景氣下行時難以調整成本。
- 相較之下,歐美品牌商多為變動成本,較易應對景氣變化。
- 台積電權值過大,可能造成指數上的畸形繁榮,需留意中小型企業的獲利狀況。
- 台廠特化成技術內卷的產業,需要不斷投入資本研發新技術,但缺乏全球消費市場,容易受客戶訂單影響。
- 內需與房市:
- 內需消費開始顯著跟上,成為台灣 GDP 的重要推升要點。
- 餐飲業在 2023 年的營業額飆升至 1 兆 279 億,年增長近 5 成。
- 房市交易量也顯著增加,六都建屋買賣移轉棟數合計增長 4 成。
- 房市主要反映政府的信用管制政策和景氣循環。
- 預售屋和中古屋的平均單價漲幅,在中科、竹科、南科等地最為顯著。
- 通膨風險:
- 今年最大的風險不是經濟衰退,而是通膨。
- 電價調漲將影響民間消費,導致物價上漲。
- 台股上漲 96 點,收在 19,401 點,量能略縮,外資為系統單的回補。
- 房價並未納入台灣的通膨指數,但租金上漲。
- 投資建議:
- 市場資金熱情高漲時,反而要更加謹慎。
- 要了解股價下跌是牛市回檔還是熊市開始,需觀察基本面。
- 要留意景氣燈號的變化,並根據景氣週期來做投資決策。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