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一)美房價創高,陸房價破底?中美經濟兩樣情,誰有泡沫?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持續上漲,納斯達克指數、標普 500 指數創新高
- 大型科技股如蘋果、Google 帶動上漲,漲幅遠高於其他股票
- 7 大科技巨頭平均漲幅 92%,今年以來漲幅最高
美國房價創高原因
- 美國標普房價指數年增率 5.5%,高於預期
- 房價上漲主因:
- 退休潮人口增加
- 人口持續流入
- 供給極低
- 房貸利率長期下滑可能性高
- 家庭資產效果大幅提升
- 供需關係及人口因素使房價上漲不存在泡沫風險
中國股市反彈不及美國
- 上證指數反彈回到 3,072 點,但房價仍在下跌
- 中國股市長期均線向下,反彈不等於大牛市到來
- 中國本益比 8.4 倍遠低於台股和美股,但受政策影響大於盈利預期
- 中國房貸餘額增速首次轉負,透露買房意願不足
內外局勢觀察重點
- 全球經濟復甦能否帶動中國市場上行空間
- 中國是否能透過政策放鬆刺激房市購買意願
- 非農就業數據確認美國是否進入衰退
- 美國兩黨總統初選格局
- 歐洲央行是否領先降息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在週五持續收漲,納斯達克指數升幅超過 1%,標普 500 指數升幅 0.8%。
- 標普 500 指數在週五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衝破 5,100 點大關。
- AI 浪潮帶動 PC 品牌概念股,如戴爾股價顯著飆升,輝達市值突破 2 兆美元。
- 過去一周,納斯達克指數周漲幅為 1.74%,標普 500 指數周漲幅為 0.95%。
- 美國股市上行力道雖快速加大,但市場並非全面買盤歸來,小標普期貨空單仍在增加。
- 市場普遍認為急漲是短期乖離衝高,未來將有回落時機。
- 從 11 月以來,股市已連續 4 個月沒有顯著回檔,值得留意。
- 投資人對科技股的投入資金已達 8 月以來最高水準,加密貨幣投入金額更增長一倍。
- 目前市場行情非常熱絡,但多數人表示自己沒上車。
- 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高達 44%,為風險資產領先指標。
- 那斯達克 100 指數 (QQQ) 漲幅為 7.2%,美國成長股漲幅為 9.2%。
- 大型股漲幅為 6.9%,中型股為 4.1%,價值股為 3.6%。
- 可轉債和 REITs 等資產今年收跌。
- 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長天期國債和短期國庫券等資產均下跌。
- 多數投行調高標普 500 指數年底目標價,但仍未追上目前價格趨勢。
- 市場針對標普 500 指數目標價的平均點位約為 5,100 點,90% 投行目標價在 5,100 點以下。
- 少數投行,如 France straight,設定目標價為 5,200 點或 5,400 點。
- 標普 500 指數今年已 15 次創高。
- 2 月份股市並未出現聖誕旺季後的慣性賣壓。
- 3 月、 4 月通常是美國股市上半年表現最為強勁的兩個月份。
- 推升指數創新高的主要為 7 大科技股。
- 自 2023 年 1 月以來,7 大科技股平均漲幅達 92%。
- 同期,標普 500 指數報酬為 32%,其餘 493 支股票漲幅僅 17%。
- 今年以來,並非所有 7 大科技股都上漲,特斯拉、蘋果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收跌。
- 輝達漲幅為 66%,Meta 漲幅為 42%,Netflix 漲幅為 27%,Amazon 漲幅為 17%,微軟漲幅為 11%。
- 比特幣被視為市場風險領頭羊,但有段時間 QQQ 買盤比比特幣更強。
- 科技股波動受資金買盤影響,不一定代表風險偏好情緒高漲。
- 有時避險情緒反而會流入科技股。
- 目前比特幣走勢越來越像帶動股市進入主升段,市場極度樂觀。
- 美國製造業復甦數據偏弱,但股價已反映即將到來的擴張格局。
- 股價反映獲利好壞及提前反映獲利。
- 標普 500 指數 EPS 已突破歷史新高,去年第四季度年增率達 22%。
- 股價上漲主因是企業獲利增加。
美國房價
- 美國房價短期內持續衝高。
- 標普席勒全國房價指數年增率暴增 5.5%,20 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上漲 6.13%。
- 房價顯著高於預期,多項房價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 12 月份,除底特律外,19 大城市房價均上漲,如鳳凰城、西雅圖和加州等。
- 部分南部城市房價有回落跡象。
- 目前美國房價雖創新高,但量能並未放大,可能為供給者左手拋右手接。
- 美國獨棟新屋市場指數顯示量能有回歸跡象。
- 房貸利率緩步下滑對房市有一定效果。
- 30 年期房貸利率短期內又升至 7.06%。
- 美國房市沒有泡沫破滅風險,因成屋庫存並未大增。
- 近期美國成屋庫存約束重新下彎,顯示賣家不願賣房。
- 高利率不利於房市拉抬,賣家寧願等待利率下滑。
- 美國房屋控制率長期下行,短期有攀升。
- 美國房價上漲可理解為供給者推高,但宏觀數據顯示供給極少。
- 美國房價上漲最終會引起房屋服務通膨,但中長期來看房價仍健康。
- 美國房價長線循環無法與台灣對照,因台灣有少子化問題。
- 美國房地產循環約 16-18 年一次。
- 美國在 2000 年後有 0-4 歲嬰兒潮,25-30 歲族群為目前購物主力,推估長線房地產需求至 2030 年左右。
- 2022 年房價適度下修被視為乖離回調,而非房市轉向訊號。
- 近期房價推升因新一波換屋需求,退休潮人口增加。
- 疫情期間,部分民眾因父母離世或投資股票翻倍而提前退休。
- 美國房市具備人口趨勢、人口流入、成屋庫存極低、房貸利率下滑可能性大和家計資產推升等要素。
中國股市與房市
- 中國股市近期反彈,上證指數重回 3,072 點關卡。
- 上證指數創高並未帶動房價回升,房價仍在下跌。
- 中國股市在 2023 年表現敬陪末座,上證、恆生和 MSCI 中國指數跌幅分別為 11%、 25%和 26%。
- 近期股價推升與大陸國家隊資金投入有關。
- 投行認為陸股估值偏低,本益比僅 8.4 倍,台股為 18 倍,美股近 20 倍。
- 部分投資人認為陸股雖便宜,但經濟前景不一定能完全復甦。
- 新興市場作為後進國家,照理應有更高資本報酬,但發達市場表現更佳。
- 美國 7 大科技巨頭漲幅超越中小型股,顯示投資人偏好發達市場。
- 全球化時代,許多新興市場賺的錢仍屬於美國企業。
- 美國企業獲利成長幅度高於經濟成長幅度。
- 美國標普 500 指數自 2008 年以來績效為 427%,全球市場平均漲幅為 85%,新興市場僅為 35%。
- 中國市場過去幾年受到外資大幅流出。
- 即便有 2 兆人民幣救市計畫,陸股長期均線仍在向下,視為長期跌勢中的反彈。
- 中國 2023 年居民房貸餘額增速為近十年首次轉負,顯示提前還房貸者增加。
- 中國房價在 2022 年後緩步下滑,跌幅約 2-3%。
- 中國政府陸續鬆綁房市政策,如實施認房不認貸。
- 房市鬆綁政策包含:保 (保房企資金鏈)、松 (放鬆行政干預) 和降 (降低購房成本)。
- 中國房價下跌但有成交量,代表新一波資產階級正在收購。
- 中國居民消費傾向已下滑至 48%,顯示有錢也不願消費,需扭轉市場信心。
中美經濟差異
- 美國股市和房市均創新高,中國股市反彈但房市下跌。
- 股市反映各自政策市場變化,美國為自由市場,中國受政策監管。
- 房市暗示內部經濟體質,美國消費未因高利率而衰退,中國貨幣寬鬆仍未帶動買房意願。
- 需觀察全球經濟復甦能否救起中國,以及限購、限跌令鬆綁能否讓中國房市回溫。
其他
- 本週關注重點: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美國總統初選超級星期二、聯準會主席鮑爾國會作證、歐洲央行利率決策會議。
- 2 月非農數據預估為 18.8 萬,失業率約 3.7%。
- 與人交流最好方式不是討好,而是提供對方需要的解答。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