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一)美超級財報週來臨,特斯拉跌落神壇?

2024-01-29(一)美超級財報週來臨,特斯拉跌落神壇?

摘要整理

美國股市表現

  • 標普及納斯達克雖有小幅震盪,但過去一周表現仍然不錯,各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 微軟周漲幅 1.32%、蘋果 0.452%、Google 3.93%,Amazon、輝達等表現亮眼
  • 特斯拉過去一周跌幅 13%,英特爾跌 9%,財報成績不如預期

通膨趨緩、聯準會政策走向

  • 12 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增率降至 3% 以下,三年來首見
  • 核心 PCE 物價指數月增 0.2%、年增 2.9%,通膨僵固性指標下滑明顯
  • 若 PCE 物價指數接近 2%,軟著陸基本上就即將形成

超級財報周觀察重點

  • 本周眾科技巨頭財報陸續公布,包括蘋果、微軟、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等
  • 美銀及摩根史坦利對蘋果財報預期樂觀,視為全球電子產品行情風向球
  • 若本季財報無法完全創新高,股價則可能面臨適度回檔壓力

就業數據及聯準會政策展望

  • 1 月非農就業預估增 16.2 萬人,失業率維持 3.7%,處於充分就業水準
  • 本周四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公布,3 月加息步伐備受關注
  •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短期內難啟動大幅降息周期

特斯拉股價大跌原因分析

  • 第四季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 3%、利潤同比減 46%,毛利率 17.6% 為近四年新低
  • 整體電動車需求下滑、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利潤率承壓是主因
  • 市場對特斯拉目前評價偏高,未來需靠新業務營收帶動增長

全球車市發展現況

  • 2023 年全球汽車銷量預估維持在 8,000 萬輛水準,仍低於 2017 年峰值的 9,500 萬輛
  • 中國車市持續復甦,2024 年銷量有機會創新高約 3,000 萬輛
  • 美國車市長期呈飽和狀態,汽車消費趨於飽和是電動車面臨的共同瓶頸

觀點整理

美國股市與經濟

  • 儘管上週五美股有所震盪,但整體而言,過去一週美股表現仍然不錯,多項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 本週為超級財報週,許多重量級科技公司的財報將陸續公布,是觀察重點。
  • 根據經濟數據和遞延效應,軟著陸基本上即將達成。
  • 美國 12 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報告顯示,通膨年增率已降至 3% 以下,為三年來首見。
  • 美國第四季 GDP 季增率高達 3.3%,顯示去年為景氣擴張格局。
  • 雖然 2 年期和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倒掛,但歷史上曾出現過倒掛後翻正卻未發生衰退的情況。
  • 本週將關注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以及對 3 月份的談話和利率調整。

科技巨頭財報

  • 本週多家科技公司將陸續公布財報,包括蘋果、微軟、超微、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高通、Amazon 和 Meta 等。
  • 摩根士丹利認為蘋果財報是「清算事件」,將為 2024 年的全球終端產品復甦週期定調。
  • 市場普遍預期,Amazon、蘋果、微軟、Alphabet 和 Meta 的季度營收都可能創下歷史新高。
  • 如果這些科技公司未能全數創下營收新高,股價回檔是正常現象。
  • 股價的短期變動受盈餘預期影響,而非實際盈餘。
  • 今年以來,多數科技股表現不錯,漲幅從 3% 到 20% 不等。

特斯拉股價與營運

  • 特斯拉股價自今年以來跌幅已接近 26%,市值蒸發 2,050 億美元。
  • 特斯拉股價連續六週收跌,創下 2016 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 電動車需求大幅下滑是特斯拉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 赫茲租車 (Hertz) 大規模拋售電動車,並轉向購買燃油車,為指標性事件。
  • 特斯拉二手車價格下跌快速,18 個月內跌幅達 5 成。
  • 特斯拉在美國和中國都進行了大規模召回。
  • 特斯拉財報顯示,第四季營收為 251.7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
  • 特斯拉利潤僅 21 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且毛利率下滑至 17.6%,為 2019 年以來最低。
  • 特斯拉 2024 年每股盈餘預計將衰退,可能要到 2025 年或 2026 年才能恢復。
  • 汽車產業整體需求下滑,存銷比上升。
  • 特斯拉降價主要針對中國市場,因中國電動車市場產能過剩。
  • 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電動車滲透率相對較低。
  • 特斯拉主要營收來自汽車銷售,而非能源或自駕系統等其他業務。
  • 目前特斯拉本益比仍高達 60 倍,顯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持高度期待,而非單純的汽車製造商。
  • 市場預估特斯拉在 2025 年前,FSD (全自動駕駛) 的營收將佔 39%。
  • 特斯拉的研發費用支出持續增加,可能進一步壓低股東獲利。
  • 特斯拉第四季出貨量為 48 萬輛,較 2022 年成長 20%,但中國市場的實質營收成長幅度並未顯著提升。
  • 馬斯克 (Elon Musk) 認為不應將生產和銷售主力放在中國,因中國競爭對手正在崛起。

中國汽車市場

  • 中國汽車出口量已超越日本,重返世界第一。
  • 中國電動車市場產能過剩,競爭激烈。
  • 比亞迪 (BYD) 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已超越特斯拉。
  • 中國汽車市場的性價比 (CP值) 非常重要。
  •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緩步回升,預計 2024 年總銷售量將接近 3,000 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全球汽車市場

  • 全球汽車市場已飽和多年,銷售量在 2017 年達到高峰後,至今未再突破。
  • 美國汽車銷售量在 2016 年、2017 年左右達到高峰,近年則在 1,300 萬至 1,500 萬輛之間。
  • 在汽車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電動車的爆發式增長受到限制。
  • 特斯拉要擴增本益比,需突破電動車以外的市場,例如自駕系統、儲能系統等。

馬斯克與特斯拉的未來

  • 馬斯克的目標不僅是電動車產業,而是更遠大的太空計畫。
  • 馬斯克將推特改名為 X,並創立 xAI,顯示其對「X」的執念。
  • 市場預期特斯拉將從其他業務營收中獲取龐大收益。

油價與電動車需求

  • 油價上漲通常會增加電動車的吸引力。
  • 美國的頁岩油開採量增加,預計 2024 年全球石油供應將供過於求。
  • 俄烏戰爭、美國總統大選和 OPEC 的政策將影響未來油價。
  • 為了執政黨利益,美國國內汽油價格可能被壓低。

其他觀點

  • 特斯拉股價上漲的初始原因並非電動車銷售,而是市場預期其未來其他業務的營收將快速上升。
  • 特斯拉的股價評價取決於 2025 年左右其他業務營收的預期。
  • 特斯拉目前的主要營收仍來自汽車銷售,其他業務尚未有顯著突破。
  • 馬斯克在全球科技和生產力迴圈中扮演重要角色。
  • 汽車電池的壽命是電動車壽命的關鍵。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