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五)經濟大好通膨大降!軟著陸來了?美 Q4 GDP 大升!萬八穩了?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股持續創新高,道瓊工業指數收漲 240 點,標普 500 指數突破 4,894 點
- 台北股市重返萬八,昨日大漲 126 點,收在 18,002 點
- 投資朋友之前預測年前上萬八,農曆年前目標達成
美國 Q4 GDP 表現優於預期
- 美國 Q4 GDP 年增率 3.3%,遠高於 2% 的預期值
- 物價指數符合預期,PCE 物價指數年增率 1.7%,核心 PCE 年增率 2%
- 數據反映美國經濟強勁,衰退可能僅為數字上的現象
通膨情況分析
- 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通膨年增率呈下降趨勢
- 台灣和南韓通膨年增率仍在上升,食品 CPI 年增 5.63%,為總體的兩倍
- 儘管增速放緩,物價上漲難以回到原水平,服務業存在僵固性
宏觀分析觀點
- 投資人對事件的反應常缺乏客觀獨立思維,容易跟風附和
- 人類精神文明沒有太大進步,市場行情週期值得深入研究
產業動態
- 台積電兩奈米晶片預計 2025 年量產,用於 iPhone 17 Pro
- 聯電與英特爾合作 12 奈米製程平台,2027 年投產
- 特斯拉營收增長放緩至 3.5%,二手車價格大幅下跌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持續創新高,道瓊工業指數收漲 240 點,標普 500 指數創下 4,894 點歷史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及 QQQ 也持續突破新高。
- 標普 500 指數已突破投行年底目標價的 8 成。
- 這一輪上漲從 11 月開始,即使回檔,碰到月線又重新上彎。乖離率有點高,提醒投資人參考。
- 臺北股市雖然沒有突破歷史新高,但也重新站回萬 8。
- 成交量 2,935 億,尚可接受。
- 農曆年前上萬 8 的預測已實現。
- 週期投資在乎的是基期水位高低,而非點位。
- 股市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如同遛狗,有時價格高於價值,有時低於價值,但最終會回歸價值。
- 趨勢投資者追逐價格,而週期投資者等待價值回歸。
- 多數人追高殺低,導致被套牢。
- 投信基金在高點被迫買入,經濟不好時又被迫贖回,因此容易跑輸大盤。
- 逆向投資者在最痛苦時不該放手。
- 美國第四季 GDP 季增年率報 3.3%,遠高於市場預期的 2%。
- 雖然第四季 GDP 增幅較第三季的 4.9% 下降,但市場原先預期不高。
- 第四季 PCE 物價指數季增率為 1.7%,核心 PCE 年增率為 2%,符合市場預期。
- 美國消費並未衰退,且工資價格已連續 9 個月超過物價上漲。
- 美國製造業 PMI 從 47.9 跳升至 50.3,服務業 PMI 從 51.4 上升至 52.9,均進入擴張週期。
- 美國銷庫存已接近完成,預期二、三季度訂單將大量湧入。
- 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12 月仍創造 20 多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保持在低位 3.7%。
- 零售銷售在 11 月到 12 月仍保持在高位震盪。
- 美國薪資年增率 4.1%,物價指數約 3.1%,薪資跑贏通膨。
- 美國機場運輸安全管理局在 11 月到 12 月針對 1.5 億乘客進行檢查,顯示旅遊消費強勁。
- 娛樂性消費也在快速提升,如電影票房已突破疫情前高點。
- 新展預估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 3.5%,是所有投行中最高的。
- 臺灣經濟成長已較過去均衡,出口依賴淡化,消費力道提升。
- 臺灣去年 GDP 下修主因是出口衰退和民間投資收斂,但民間消費強勁。
- 臺灣央行面臨的風險不是經濟走疲,而是通膨是否失控。
- 臺灣食品 CPI 年增幅 5.63%,幾乎是總 CPI 的兩倍。
- 臺灣的實質薪資仍為負值。(這裡要注意,美國是連續 9 個月翻正)
- 許多人只關心突發的宏觀事件,卻忽略了基本面的投資分析。
- 美銀調查顯示,52% 的人認為聯準會的態度影響股價,33% 認為是企業盈利。(主持人認為是經濟的強勁與否)
- 41% 的投資人相信今年經濟不會衰退,但這不代表股價一定會上漲
- 市場仍認為美國科技股有估值過高疑慮。
- 歷史上曾有三次股價跌逾 2 成,但沒有發生經濟衰退的情況。
- 現在可能處於估值回調的階段,不一定會發生衰退
- 短線交易有交易成本風險,長期持有較為安全。
產業動態
- 台積電 2 奈米晶片預計 2025 年量產,可能用於 iPhone 17 Pro 系列。
- 聯電與 Intel 合作研發 12 奈米製程平台。
- Intel 上季度業績不如預期,股價下跌。
- 艾斯摩爾第四季度淨銷售額大增,訂單增長主要來自台積電。
- 特斯拉股價大跌,毛利率下降,面臨中國車廠競爭。
- 特斯拉二手車價格大幅下跌,保值性受質疑。
閱讀推薦書籍:《股市行情的祕密》
內容導讀
- 作者:鄭載浩,韓國財經 YouTuber 及 40 年股市實戰專家
- 導讀日本投資經典《三元金泉秘錄》
- 記錄江戶時代大米交易商牛田權三郎的交易經驗
- 介紹 K 線的起源及市場情緒對價格波動的影響
重要觀點
- 透過 K 線觀察市場週期、乖離高低及大週期變化很重要
- 物質文明進步,但人類精神文明沒有太大改變
- 過去發生的事情在未來仍會重演
市場行情週期分析
- 市場行情週期值得深入研究
- 幫助投資人洞悉市場規律性
- 作者認為這是該書的核心價值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