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四)外資落跑?兩天大賣 789 億,電動車不夯了?赫茲租車賣 2 萬電動車
摘要整理
美國股市概況
-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在昨天全面收黑,但 12 月零售銷售數據月增率為 0.6%,優於預期,顯示消費韌性強勁
- 市場回跌並非經濟數據差,而是聯準會降息時間可能延後,導致市場流動性預期落空
-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快速上升至 4.1%,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可能不會快速降息,聯準會的褐皮書也顯示消費者支出仍推動經濟擴張,多數地區銀行表現平平
- 美國股市在總統大選年,通常股價表現相對穩定,2023 年為總統任期第三年,平均漲幅為 15%,但 2024 年預計漲幅會收斂至 6% 左右
- 美國消費者在財務壓力下,優先償還債務,38.4% 的受訪者表示會將意外收入用於還債,為 2016 年 8 月以來最高,顯示經濟狀況雖非極差,但也不如以往亮麗
- 美國股市 ETF 各領域漲幅差異大,科技類 ETF (XLK) 去年漲幅高達 5 成 6,但能源板塊 (XLE) 下跌 1%,公用事業板塊下跌 7%
-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94 點,跌幅 0.25%,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6 點,跌幅 0.56%,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88 點,跌幅 0.59%,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36 點,跌幅 0.88%
台灣股市概況
- 台股近期賣壓較美股重,外資進行亞洲系統性撤離,某天台股大跌 199.9 點,跌幅 1.14%,但台積電力撐在平盤之上
- 外資賣超金額高達 782 億,為歷史第三大,前兩大分別為 2021 年的 944.07 億 及 2022 年的 822 億,但當日成交值放大至 3820 億
- 外資賣壓可能因美債殖利率上升導致美元走強,資金回流美國,且台幣貶回 31.5 元,市場開始質疑台幣升值是否結束
- 雖然外資賣超,但內資買盤強勁,台股從 8000 點漲到萬八,主因是台灣人有龐大超額儲蓄,股票型基金累積買超達 1.3 兆,債券型基金增額達 4700 億,ETF 資產規模達 3.89 兆,受益人數達 844 萬
- 八大公股行庫雖有護盤,但單日買超 71.5 億仍不敵外資賣壓,外資在去年 10 月份出脫上半年買的股票,11 月才開始回補,現在又出現顯著賣壓
- 台股跌幅相較其他亞洲股市溫和,如韓國 KOSPI 指數下跌 2.4%,上海上證指數下跌 2.09%,香港恆生指數下跌 3.7%,顯示台灣股市相對有韌性
- 某日台股開盤上漲 84 點,成交量為 2500 億,收在 17246 點
勞動基金與勞退基金
- 勞動基金 2023 年 1 月至 11 月收益近 6300 億,預計全年創歷史新高,過去幾年收益率波動大,例如 2022 年跌幅 6.7%,但 2014 年收益率達 6.15%
- 新制勞退基金 2023 年 1 月至 11 月收益率僅 10%,低於台股漲幅 24%,近三年平均績效僅 2.6%,主因是持有大量債券
- 勞退基金自行運用部分約佔 4 成,其中 1 成 5 投資股票等風險性資產,6 成委外經營,且委外經營績效不佳,例如安聯投信去年僅賺 0.97%
原油與電動車市場
- 美國原油產量突破歷史新高,達到 2019 年高點以上,且美國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約 2 成 1,拜登政府致力壓低燃油價格
- 原油價格與經濟成長關聯性降低,可能影響電動車銷售,因油價低不利於電動車推廣
- 特斯拉股價表現疲軟,在歐洲多國調降 Model Y 售價,二手車價格跌幅快,影響市場信心,赫茲租車開始大量出售特斯拉,可能顯示市場對特斯拉前景擔憂
其他重要觀點
- 資訊落差是超額報酬來源,願意學習財經知識的人是精英中的精英
- 台灣人買最多的是保單,而非股票或房地產,若只買保單,生活難有顯著改善
- 週期投資策略仍有效,因市場情緒波動仍存在,短期看市場情緒,長期看景氣週期
- 貧富差距擴大是全球趨勢,資產膨脹的果實並非人人均霑,中產階級雖薪水上漲,但生活未必更好
- 退休族群偏好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以應對通膨,美國股市內資也有逢低買進的傾向
觀點整理
- 美國股市下跌原因:美國股市近期的回跌並非因財報或總體經濟數據不佳,而是因 聯準會降息時間可能延後,導致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落空。 儘管 12 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優於預期,消費韌性依然強勁,但市場更關注聯準會的政策走向。
-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快速上行,已回到 4.1%,這反映市場開始相信聯準會不會這麼快降息。
- 聯準會降息預期: 雖然市場原先預期 3 月可能降息,但現在機率已下滑,多數認為會維持當前基準利率。
- 台股下跌及外資賣超:台股近期賣壓比美股大,主要是 外資正在進行整體亞洲系統單的撤離,導致台股大跌。 此外,外資賣超金額創下歷史第三高,顯示外資正因 美債殖利率上升導致美元急升 而進行資產移轉。
- 台幣貶值:台幣已貶回 31.5 塊,市場開始質疑台幣升值區間是否結束,但聯準會未來降息的可能性仍高於升息,台幣大概率還是會走升。
- 內資在台股的影響力:台股內資力量不容小覷,即使外資賣超,內資仍有龐大超額儲蓄支撐股市。 過去四年,台灣股票型基金累積買超達 1.3 兆,顯示內資買超力道大於外資賣壓。
- 勞動基金與勞退基金績效差異:比較勞動基金和勞退基金的績效,勞退基金因持有大量債券,導致績效不如勞動基金,勞退基金的績效可能難以跑贏大盤。
- 美國原油產量與電動車市場:美國原油產量已突破歷史新高,而美國政府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壓低燃油價格,這將對電動車市場造成衝擊。 當原油價格走低時,電動車銷售會受到影響,並以特斯拉為例,說明其股價疲軟及降價策略。
- 週期投資與資訊落差:人類的精神文明並未改變,市場情緒依然重要,因此週期投資策略仍有效。 資訊落差是超額報酬的來源,並鼓勵聽眾學習財經知識。
- 美國總統大選對股市的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年股市通常表現穩定,股價漲幅約 6%,但本益比會下滑。
- 消費者行為:消費者財務壓力增大,多數人選擇優先償還債務。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