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二)日經指數再創 34 年高!中日股市兩樣情,巴菲特為什麼狂買日股?

2024-01-16(二)日經指數再創 34 年高!中日股市兩樣情,巴菲特為什麼狂買日股?

摘要整理

日經指數創 34 年新高

  • 日經 225 指數突破 35000 點大關,創下 34 年以來新高,且從 1 月 5 號開始反彈速度非常快,呈現 90 度上彎。
  • 東京證券交易所年初實施股利、庫藏股等措施,加上許多股票股價淨值比低於 1,使得市場追買意願高漲。
  • 日本股市自 1990 年代泡沫破滅後,歷經 30 年的打底,長期大底似乎已形成,但投行對日經指數的預測值普遍落後,可能需要調整。

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與通膨

  • 日本央行持續貨幣寬鬆政策,主因是想藉由輸入性通膨影響需求性通膨,最終目標是實質薪資翻正,目前看來市場追買意願濃厚,許多日本 ETF 的溢價幅度甚至高達 10%。
  • 日本央行希望透過輸入性通膨,刺激市場囤貨,進一步帶動需求性通膨,並期待薪資上漲幅度超過物價,讓民眾購買力提升,如果今年春季談判能使薪資顯著增加,可能達成央行貨幣政策目標.
  • 雖然日本 GDP 成長主要依賴出口服務(觀光業),2023 年經濟成長約 2%,高於過去 0.8% 的平均值,但實質薪資仍在負值區間,若今年春鬥薪資談判順利,薪資成長率達 5% 以上,日本央行可能結束寬鬆政策。

日圓貶值與日本股市的關聯

  • 日圓貶值與日本股市上漲呈現反向關係,與傳統認知不同,並非日本經濟或企業獲利強勁所致,而是日圓貶值和央行寬鬆政策推動,此現象使得日本資產成為套利空間。
  • 巴菲特投資日本商社,主要原因來自匯差,而非商社本身獲利,實際上,2023 年日本五大商社的獲利普遍不如 2022 年。
  • 日本股市的股價淨值比平均僅 1.4 倍,遠低於美國的 4 倍和全球平均的 2.7 倍,顯示市場認為日股具有防禦性及套利空間,但須留意匯差風險。

日本社會經濟問題

  • 日本中產階級下滑速度加快,從 1994 年的 68% 降至 2013-2015 年的 58%,且年收入中位數從 550 萬日圓降至 420 萬日圓,此現象導致年輕人從事邊緣產業。
  • 日本女性在經濟層面較弱勢,男女平均實行差距高達 32%,許多女性為了經濟收入,從事 AV 女優或風俗業,雖然 AV 女優人數增加,但出生率卻持續下降。
  • 儘管日本股市上漲,但許多日本人並未感受到經濟改善,岸田文雄民調支持率也持續下滑,顯示社會問題與經濟成長並不同步。

中國股市與經濟現況

  • 中國股市(上證指數、恆生指數)持續破底,與日本股市形成明顯對比,中國 12 月 CPI 消費指數年減 0.3%,顯示市場處於通縮狀態。
  • 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中,儲蓄比例從 2022 年的 59% 上升至 64%,持股比例則從 16% 下滑至 13%,反映資金退場現象,海外直接投資(FDI)也顯著下降。
  • 中國民間投資占比持續下滑,上市公司的資產回報率(ROA)降至 3%,為 2008 年以來歷史低點,儘管如此,中國初階勞動力市場仍出現缺工現象,且平均工時達 48.9 小時,創歷史新高。

其他重點

  • 印度股市自 08 年以來漲幅高達 250%,為亞洲市場中最亮眼的,而台灣加權指數上漲約一倍。
  •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總市值,在今年超越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重返亞洲第一,
  • 台灣民眾普遍在尋求理財管道,不願將錢存放定存,而中國民眾則傾向持有現金,以因應通縮環境。

觀點整理

對日經指數的觀點

  • 日經 225 指數的 上漲速度非常快,幾乎呈現 90 度上彎,這顯示市場的追價意願非常強烈。
  •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改革措施,加上許多股票股價淨值比偏低,是推升日經指數的主要原因。
  • 雖然日經指數創下 34 年新高,但投行對其目標價的預測可能過於保守,需要重新調整。
  • 日經的上漲並非基本面強勁,而是受到日圓貶值和貨幣寬鬆政策的影響,這與傳統觀念不同。

對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的觀點

  • 日本央行之所以持續寬鬆政策,是為了刺激通膨,並達到實質薪資翻正的目標。
  • 如果今年的春季薪資談判能使薪資顯著增加,達到 5% 以上的成長,日本央行可能結束寬鬆政策。
  • 日本的 GDP 成長主要依賴觀光業,內需並未明顯改善,實質薪資仍為負值,顯示經濟內部感受與股市表現存在落差。
  • 日圓貶值雖推升股市,但也造成資產的匯差風險,投資日本資產應謹慎考慮。

對日本社會經濟問題的觀點

  • 日本中產階級下滑速度加快,導致年輕人從事邊緣產業。
  • 以 AV 女優人數增加為例,指出日本女性在經濟上較弱勢,在經濟下行時,可能從事非正規行業來增加收入。
  • 儘管日本股市上漲,但社會大眾並未普遍感受到經濟改善,顯示社會問題與經濟成長之間存在矛盾。

對中國股市與經濟的觀點

  • 中國股市持續破底,與日本股市形成明顯對比,且中國 12 月 CPI 消費指數年減 0.3%,顯示市場處於通縮狀態。
  • 在通縮環境下,中國民眾傾向持有現金,導致資金從股市撤出,並流向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 中國民間投資占比下滑,上市公司資產回報率也降至低點,顯示經濟面臨挑戰。
  • 中國初階勞動力市場仍存在缺工現象,但年輕人不願從事製造業的初級工作,同時平均工時卻在增加,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 中國的通縮問題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寬鬆政策才能解決,這點值得留意。

其他觀點

  • 印度股市是亞洲市場中表現最亮眼的,而台灣股市的漲幅也相當可觀.
  • 台灣民眾應積極尋求理財管道,避免被通膨侵蝕資產。
  • 台股在經歷連續三個月的漲幅後,可能會有回調的風險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