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一)2024 金融股配息增!大選過後,加強版青安上路?

2024-01-15(一)2024 金融股配息增!大選過後,加強版青安上路?

摘要整理

美國股市表現與經濟展望

  • 上週美股互有漲跌,但整體來看週漲幅表現不錯。道瓊工業指數週漲幅為 0.30%,標普 500 指數為 1.84%,而納斯達克指數表現亮眼,週漲幅高達 3.09%。
  •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減 0.1%,年增 1%,低於市場預期。
  • 市場氛圍傾向拋下通膨等宏觀因素,關注經濟是否能軟著陸,若成功,將有利於股市進入主升段。標普 500 指數已逼近前高,但中小型股(標普 400、標普 600)走勢相對疲憊。
  • 大型股的每股盈餘(EPS)已創下新高,但中小型股的 EPS 尚未回到 2022 年中旬的水準。市場可能將資金從大型科技股轉向中小型股。

台灣金融股與房市

  • 台灣總統大選後,市場關注銀行股是否能受惠於聯準會升降息及新政府的政策。
  • 三位總統候選人對房價影響不大,市場主要擔憂兩岸關係緊張可能導致房市溢價。
  • 過去三次政黨輪替對台股影響不大,主要取決於大環境變化。通常總統大選前一、兩週台股容易出現短線高點。
  • 地緣政治緊張有利於台灣半導體產業。
  • 外資直接投資(FDI)不受台灣政黨輪替影響,過去 8 年綠營執政期間 FDI 反而提升。
  • 無論誰當選總統,都能享有 AI 浪潮的順風車,並讓台股享受主升段。
  • 金控業 2023 年全年獲利表現亮眼,12 月單月轉虧為盈,全年獲利較 2022 年增加近 3 成。
  • 多數金控公司獲利年增率亮眼,如富邦金年增 4 成 1、國泰金年增 3 成 5,中信金、兆豐金等銀行股年增率更高。
  • 壽險業的復甦取決於景氣好壞,銀行業可能受利差縮小影響,但關股行庫的房貸收益大幅增加。
  • 2023 年台灣銀行業獲利 4890 億,創歷史新高,新青安政策對銀行業有顯著拉抬效果。
  • 新青安政策加強版可能調高貸款額度並增加利息補貼。

房市現況與展望

  • 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房市表現亮麗,與台積電 EPS 翻倍成長同步。
  • 2023 年因台積電 EPS 下降,買氣收斂,但 2024 年市場預估 EPS 將挑戰 2022 年新高,有助於房市剛性買盤進場。
  • 2023 年房市漲幅明顯,尤其南二都,台南市中西區漲幅居冠。
  • 2023 年 Q3 相較於 2022 年 Q3,新竹市房價漲幅最高。
  • 南部地區建案推案量顯著增加,但總銷金額仍以台北、新北、台中居多。
  • 高雄美術館特區的豪宅成交價已達七字頭。
  • 台灣房市在 2023 年可能已達成軟著陸,若今年景氣好轉,加上新青安政策加持,難以想像會有資產崩跌現象。
  • 目前台灣房貸預放比僅 0.07%,遠低於 2008 年的 1.4%,顯示違約情況並不嚴重。
  • 整體而言,房市和股市行情容易被單一訊息蒙蔽,應從宏觀角度分析。

銀行業分析

  • 今年銀行股配息預計會比去年高,主要受惠於財政政策輔助及利差擴大。
  • 壽險業看景氣,證券業看成交量,而銀行三業今年表現預計都不錯。
  • 美國銀行股財報好壞參半,但 2023 年淨利息收入仍創下歷史新高。
  • 花旗集團宣布裁員 2 萬人,但並非因營收大幅虧損,而是為了降低成本,打造更亮麗的獲利表現。
  • 美國裁員潮已在 2023 年第一季見頂,目前緩步下降。
  • 市場擔憂高利率對貸款的影響,但大型銀行流動性充裕,反而是小銀行壓力較大。
  • 美國信用卡拖欠率飆高,但整體銀行違約率仍處低檔,可能因為大型企業或富豪的債務比例增加。
  • 科技巨頭若不出事,銀行業貸款就能持續加成。

本週財經關注焦點

  • 本週將關注高盛財報、台積電法說會。
  • 中國將公佈 GDP、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數據,市場預期 2023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約 5% 至 5.4%。
  • 美國將公佈第四季銀行財報,以及 12 月零售銷售數據,零售額持續成長可能意味著經濟軟著陸。
  • 台股在大選後第一天上漲 95 點,預估量能約 3000 億。

觀點整理

整體經濟與股市觀點

  • 市場目前傾向於忽略通膨等總體經濟因素,轉而關注經濟是否能實現軟著陸。若經濟成功軟著陸,市場對未來景氣復甦的預期將會增強,進而推動股市進入主升段。
  • 雖然美國大型科技股的 EPS 表現亮眼,但中小型股的 EPS 尚未回到 2022 年的水準,因此市場的資金可能從大型股輪動至中小型股。
  • 無論台灣由哪個政黨執政,都能夠搭上 AI 浪潮的順風車,並讓台股享受經濟擴張的政治紅利。

台灣金融股與房市觀點

  • 對於台灣的房市,三位總統候選人對房價沒有太大影響,主要的擔憂是兩岸關係緊張可能導致房市溢價。
  • 過去台灣的政黨輪替對台股沒有顯著影響,台股的表現主要取決於大環境的變化
  • 外資的直接投資(FDI)不受台灣政黨輪替影響,過去 8 年綠營執政期間,FDI 反而有所提升。
  • 2023 年台灣金控業的整體獲利表現亮眼,特別是銀行股,新青安政策 對銀行業有顯著的拉抬效果。
  • 今年的銀行股配息將會比去年高,主要受惠於政府的財政政策輔助和銀行利差擴大。
  • 壽險業的表現取決於景氣好壞,而證券業則看成交量。
  • 2023 年台灣房市可能已經軟著陸,若今年景氣好轉,加上新青安政策加持,房市難以出現資產崩跌的現象。
  • 目前台灣的房貸預放比非常低,顯示違約情況並不嚴重。

美國銀行業觀點

  • 美國銀行股的財報好壞參半,但整體而言,2023 年的淨利息收入創下歷史新高
  • 花旗集團的裁員並非因營收大幅虧損,而是為了降低成本,打造更亮眼的獲利表現。
  • 美國的裁員潮已在 2023 年第一季見頂,目前正在緩步下降。
  • 美國信用卡拖欠率雖飆高,但整體銀行違約率仍處低檔,可能因為大型企業或富豪的債務比例增加。

其他觀點

  • 投資人不應被單一訊息蒙蔽,應該從宏觀角度來分析市場。
  • 針對市場上常見的快思維,應該要慢下來思考問題,避免被既有觀念影響。
  • 市場對利多或利空的解讀,完全取決於市場的氛圍,而我們則是關注宏觀的週期。
  • 要關注本週即將公布的高盛財報和台積電法說會,以及中國的 GDP 數據和美國的零售銷售數據。
  • 目前台股的表現,在排除兩岸風險後,主要還是看基本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