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2(五)通膨高逾預期!降息時間延後?美債又要跌?

2024-01-12(五)通膨高逾預期!降息時間延後?美債又要跌?

摘要整理

美國通膨最新數據分析

  • 12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 3.4%,高於市場預期的 3.2%
  • 當月核心通膨年增 3.9%,為 2021 年 5 月以來首次降至 4% 以下
  • 月增率為 0.3%,較 11 月的 0.1% 明顯上升,顯示通膨壓力仍存

通膨細項分析

  • 住房通膨年增率為 6.15%,較 11 月的 6.51% 下滑,創 2022 年 7 月以來新低
  • 食品類中,蛋類漲幅達 8.9%,外食指數年增 5.2%
  • 核心服務通膨(剔除住房)年增率約 4.09%,月增率為 0.4%

市場降息預期評估

  • 3 月降息機率已回升至 73%,市場預期全年將降息 4 至 5 碼
  • 德意志銀行預測降息 175 個基點,UBS 預測降息 275 個基點
  • 聯準會態度偏向全年降息 100 至 125 個基點,與市場預期存在落差

債券投資策略建議

  • 投資等級債券目前收益率約 5.7%,高於標普 500 的盈餘收益率 4.8%
  • 20 年期公債指數累計報酬近 250%,投資等級債累計報酬約 150%
  • 建議以投資等級債作為穩定配息來源,公債則適合作為風險對沖工具

台股市場展望

  • 目前日均成交量約 2,700 億台幣
  • 短期受總統大選因素影響,交易量能偏低
  • 建議待選後政策明朗後再進行布局

國際政治情勢

  • 美英對葉門叛軍發動軍事行動,首都傳出爆炸
  • 紅海危機持續影響航運安全
  • 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原油價格走勢

金融投資理財觀念分享

  • 通膨防禦可分為投資與消費兩種策略,純粹存錢反而最不利
  • 對於小額資金(2-3 萬元),建議優先投資自我能力提升
  • 投資金額達到 100-200 萬元以上時,才建議開始進行資產配置

個人理財實務建議

  • 大額資金建議靈活運用投資工具進行通膨防禦
  • 小額資金可投入自我提升或創造美好生活體驗
  • 投資策略要根據個人資金水位和風險承受度做調整

債券市場投資提醒

  • 公債投資波動大,但具有較佳的風險對沖效果
  • ETF 配息來源需特別注意是否來自本金或資本利得
  • 投資型 ETF 配息率達 8-9% 時要留意持續性風險

觀點整理

對於通膨的看法

  • 12 月的通膨數據 確實高於市場預期,但不必過度緊張,因為核心通膨仍處於下行軌道
  • 通膨的短期波動可能是由於 原油價格反彈 造成的,而長期通膨的關鍵在於 薪資和租金水平 是否能持續下降
  • 目前工資水平 跑贏了所有的物價漲幅,這是一個好現象,但仍需留意房屋通膨的變化

對於降息的預期

  • 市場對於降息的預期 過於樂觀,許多投行預期降息幅度遠大於聯準會的態度
  • 聯準會可能只會 預防性降息,幅度可能在 100 至 125 個基點之間
  • 市場最終會與聯準會的預期 達成共識,屆時將能更清楚判斷降息是預防性還是衰退式

對於債券市場的看法

  • 債券市場在 2024 年 不應有暴漲的預期,因為經濟可能只是軟著陸,而非衰退
  • 若經濟衰退,美國公債表現最佳;若經濟軟著陸,高評級公司債表現較佳,許多投行採取 兩手策略,同時佈局這兩種債券
  • 相較於高股息 ETF,債券的配息更為固定,對 配息型保守投資者 更有吸引力

對於股票市場的看法

  • 雖然美國股市在通膨數據公佈後反應平淡,但 2024 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甚至有衰退風險
  • 股市去年已達成出生段,今年若成功軟著陸,有機會進入主升段
  • 目前市場對於股票仍 興趣缺缺,投資人可能更偏好債券的配息收益

對於 ETF 的分析

  • 去年表現亮眼的 ETF 多為科技型,收益率高達 10%,但其配息多數來自 價差或收益平準金,而非股利
  • 以 0056 為例,說明其配息來源多為國內財產交易所得,而非股利,提醒投資人 留意配息的真實來源
  • 若要賺取價差,不如直接投資景氣型或全值型的 ETF,而非高股息 ETF

對於投資策略的建議

  • 面對通膨,持有現金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應考慮投資債券或股票
  • 建議年輕投資人可 優先投資自己,提升本業能力,待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再進行投資
  • 投資策略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選擇,可以考慮 週期投資或價值投資

閱讀推薦書籍:《蒙格智慧》

《蒙格智慧》重點整理

  • 推薦原因:從這本書中可以學習到與節目不同的價值思維,並從中獲取重要的知識
  • 內容重點
    • 本書內容主要來自 蒙格在股東會上的談話
    • 本書與之前推薦的《蒙格之道》內容有所關聯,但時間更早,《蒙格之道》的內容是 2014 年到 2022 年的股東會問答。
    • 兩本書合起來看,可以學到更多。
    • 書中提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風格變化,深受蒙格影響
  • 巴菲特投資策略的演變
    • 遇到蒙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撿煙蒂」,即買入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並在短期內套利。
    • 遇到蒙格之後,巴菲特轉向投資具有 長期成長性的優質企業,而非僅關注短期價差。
  • 蒙格的投資觀點: * 蒙格更偏好具有 長期護城河 的企業,例如壟斷型企業。 * 蒙格也認為,科技成長型個股 的成長力道也是一種護城河。
  • 主持人觀點: * 無法學習蒙格的投資策略,因為要選出能長期跑贏大盤的股票難度很高。 * 更偏好 以大盤為主要投資方向,並採取折時投資策略。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