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三)中日韓峰會,加速 FTA、RCEP
- 中日韓峰會,加速 FTA、RCEP
- 人行又放水!央行票據互換操作 258 億
- 【經濟彭博周報】香港金融地位,亞洲誰能取代?
摘要整理
重點摘要
美股休市與台股展望
- 美股自 12 月 25 日至 1 月 1 日休市,將由內資主導市場走向
- 台股昨日小跌 45.85 點,收在 11,976.38 點,成交量 1,032.27 億
- 外資佔台股比例達 40%,休市期間成交量預計減少 20-30%
中日韓峰會與 FTA 影響
- 2012 年起推動中日韓 FTA,因釣魚台事件一度停滯
- 貨品貿易自由比例高達 90%,貿易額 85% 將大幅減低關稅
- 台灣八大受影響產業:汽車、鋼鐵、石化、面板、工具機、紡織、玻璃、偏光板
中國農地改革政策
- 2020 年後推出新版土地管理法,開放農地買賣
- 農地集體建設用地總市值達 12.6 兆人民幣
- 預期將刺激中國 GDP 成長,有助農民收入提升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轉移分析
- 1940 年代上海為亞洲金融中心,市值為香港十倍
- 1990 年後香港逐漸崛起,金融中心地位僅維持約 30 年
- 新加坡被視為最可能接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城市,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取代
台灣金融市場現況
- 證券市場規模小於南韓和澳洲,遠低於香港、日本和中國大陸
- 新台幣兌換美元外匯交易佔全球不到 0.9%
- 台灣億萬富豪資產多配置海外,降低對台北股市影響力
中國人民銀行政策動向
- 央行票據互換操作達 258 億人民幣
- 提高銀行永續債流動性,支持銀行補充資本
- 雖屬貨幣寬鬆手段,但規模較小,影響有限
觀點整理
美股休市與內資主導:由於美股從 2019 年 12 月 25 日聖誕節開始休市至 1 月 1 日元旦,這段時間台股將由內資主導。這段時間可以觀察內資在產業變動、策略和買賣超上的動向。同時,由於外資佔台股成交量高達四成,外資休假會導致成交量明顯萎縮。
中日韓峰會與 FTA/RCEP:中日韓峰會於 2019 年 12 月 24 日結束,重點在於推動 FTA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和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李克強表示將加速推動 FTA 和 RCEP,預計明年正式簽訂。中日關係好轉是簽訂協議的可能因素,而日韓因貿易戰受損,可能藉由加速推動 FTA/RCEP 來改善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再次進行央行票據互換操作,金額為 258 億。這項操作旨在提高商業銀行貸款的流動性,讓銀行可將永續債賣給央行以獲取資金。雖然操作量不大,但可能暗示中國經濟未來可能放緩,因此央行提前進行刺激。
香港金融地位與轉移:引用《經濟彭博周報》的觀點,探討香港金融地位是否會被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約在 30 年前才確立,之前亞洲金融中心是東京。由於香港反送中事件,經濟學家預估香港的金融地位會轉移,其中新加坡被認為是主要接替者。 彭博資訊認為,台北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影響力不大,難以成為下一個金融中心。儘管如此,香港因為其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仍有獨特的優勢。
台灣經濟的挑戰與應對:
- FTA 的影響:中日韓 FTA 的簽訂對台灣不利,尤其是與韓國產業重疊的領域。受到較大衝擊的產業包括汽車、鋼鐵、石化、面板、工具機、紡織、玻璃和偏光板。工具機產業可能受影響最大,因全球需求下降和 FTA 的雙重打擊。
- ECFA 與兩岸關係:台灣早於日韓與中國大陸簽訂 ECFA 部分協議,但後續談判未完成。ECFA 的有效期限即將到期,若無法延續關稅優惠,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將很大。目前蔡政府執政,延續 ECFA 的可能性不高。
- 技術創新: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台灣的唯一退路是持續技術創新。台灣企業若無法在價格和品質上競爭,就必須透過技術創新來尋求突破。
中國農地改革:中國開放農地買賣,允許農民自由買賣耕作土地。這項改革是為了精準扶貧,並提升中國 GDP, 土地買賣將使農民資產價值大幅上升。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並會持續追踪。
聖誕節與股市展望:聖誕節期間,由於外資休假,台股將由內資主導。可藉此觀察內資對台股的影響力,整體趨勢仍是多頭氛圍,並祝福觀眾聖誕節快樂。
在國際情勢變化下,台灣需要注意自身產業的競爭力,並透過技術創新來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