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二)12 月中台股四大利多、三大留意

2019-12-10(二)12 月中台股四大利多、三大留意

  • 12月中,台股四大利多、三大留意
  • 川普:美中洽談貿易協議進展順利
  • 11 月出口轉正,走出隧道
  • 明年大陸成長該不該「保 6」?一次掌握頂尖經濟學家看法

摘要整理

台股市場展望

  • 台股突破前波高點 11,668,創 29 年新高,成交量達 1,203 億
  • 台積電市值達 8.19 兆,佔台股總市值 23%,對大盤影響力極大
  • 外資連續三天買超,累計買超金額達 2,104 億

美國就業市場表現

  • 11 月新增就業人數達 26.6 萬人
  • 失業率降至 3.5%,創 50 年來新低
  • 貨幣寬鬆政策效果明顯,美國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台灣出口數據分析

  • 11 月出口金額達 285.8 億美元,年增率 3.38%
  • 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達 66%,顯示廠商持續投資
  • 台積電資本支出從 110 億美元增加至 150 億美元

中國經濟成長爭議

  • 經濟學家對中國能否保持 GDP 成長率 6% 以上有不同看法
  • 中國具備維持 6% 成長的政策工具,但存在政治考量
  • 過往亞洲國家經驗顯示,GDP 成長率低於 6% 後可能引發政治變革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

  • 12 月 15 日為關稅談判重要期限
  • 特朗普表示談判進展順利,但市場反應保守
  • 短期內市場波動風險增加,建議投資人謹慎操作

台灣產業投資趨勢

  • 台商增加在台投資,主要集中在高階設備
  • 台積電 3 奈米製程建廠計畫持續推進
  • 政府積極推動台商回流政策,帶動資本設備進口成長

市場交易建議

  • 目前至總統大選前,台股大幅震盪機率不高
  • 台股量價背離疑慮增加,成交量從 1,400 億縮減
  • 建議留意美中貿易談判進展,可能影響短線操作策略

政府政策影響評估

  • 選前一個月政府政策傾向穩定股市
  • 經濟數據發布時點可能配合選舉考量
  • 政策面支撐使台股基本面維持正向發展

貨幣政策觀察重點

  • 美國聯準會召開年度最後一次決策會議
  • 市場預期 2020 年降息機率不高
  • 關注鮑爾對未來降息條件的說明

投資人操作建議

  • 投資決策不宜過度依賴中美貿易戰消息面
  • 觀察台股成交量變化,爆量可能帶來劇烈波動
  • 短線操作須留意 12 月 15 日關稅期限的影響

整體市場展望

  • 台灣出口數據好轉,連續 13 個月來最佳表現
  • 台積電等科技業持續擴廠,帶動投資動能
  • 政經情勢穩定有助於市場信心維持

資金面觀察

  • 外資持續淨買超台股,但資金規模相對保守
  • 台指期淨多單增加 1,713 口至 5.17 萬口
  • 短期資金動向受貿易談判進展影響較大

觀點整理

  • 台股 12 月份的展望

    • 四大利多:
      •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亮眼。11 月新增就業人數 26.6 萬人,優於預期。失業率降至 3.5%,是 50 年來最低。
      • 台積電等權值股利多消息不斷,加上台商回流等政策加持。
      •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市場預期 12 月 15 號前可望簽署。
      • 降息的貨幣寬鬆政策,使資金流入台股。外資連續買超,今年以來累積買超金額達 2104 億。
    • 三大留意:
      • 川普面臨彈劾條文的約束,可能造成股市當天下挫。
      • 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召開決策會議,市場預期 2020 年降息可能性不大。
      • 台股雖突破前波高點,但成交量未跟上,出現價量背離疑慮。若爆大量,可能出現大漲或大跌。
    • 操作建議:
      • 若相信 12 月 15 號中美貿易談判可望達成協議,可短線佈局。
      • 不建議根據中美貿易戰消息面做投入,因風險太大。
  • 美中貿易戰

    • 川普聲稱美中貿易協商進展順利,但其說法需斟酌看待。
    • 12 月 15 號是關鍵,若無實質消息,美國可能將實施關稅。
    • 若 12 月 15 號關稅延後,危機可望瓦解。
    • 不應過度關注中美貿易戰消息,因難以預測。
  • 台灣出口數據

    • 11 月份出口金額為 285.8 億美元,年增率為 3.38%,是歷年同月次高。
    • 為 13 個月以來最佳表現,財政部形容出口已走出隧道。
    • 11 月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達 66%,顯示台商增加在台投資。
    • 台積電等大廠在台擴廠,資本支出大幅上升。
    • 應關注資本投入是否能帶動出口產業,但短期內效果有限。
  • 中國 GDP 成長率

    • 中國內部辯論是否應維持 GDP 成長率在 6% 以上。
    • 有能力透過政策手段維持 6% 以上成長率,但內部有爭議。
    • 李克強認為不應以經濟成長率為唯一指標,應追求穩定發展。
    • 若 GDP 成長率跌破 6%,可能引發市場恐慌及政治動盪
    • 亞洲國家經驗顯示,經濟成長率下滑可能促使民主化運動。
    • 中國若實施降息等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引發投資人疑慮。
    • 中美貿易戰基調取決於中國對經濟成長率的掌握。
    • 中國數據可能造假,但目前先假設數據為真來分析。
  • 其他觀點

    • 政府在選舉前會釋出利多消息,盡力維持股市穩定。
    • 外資在台股的投資量能不大,除非內部有人想撐盤,否則台股可能維持震盪格局。
    • 台積電佔台股權重極高,對台股影響重大。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