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一)2019 年底本土買盤接棒內資行情?
- 2019 年底本土買盤接棒,內資行情?
- 美企供貨華為,限制恐擴大
- 人行行長易綱,不搞貨幣寬鬆
- 明年儲蓄險漲 5%,保險局為何開刀?
摘要整理
台股市場動態
- 台股指數跌破月線,成交金額維持在 1,214 億
- 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62 億,外資賣超現貨 125 億
- 期貨口數減少至 35,843 口,減少約 6,000 口
外資動向與內資接棒
- 外資預期進入年底假期會適度獲利了結
- 本土買盤預計會在外資離場後接手
- 12 月將啟動內資行情,大盤可能出現先蹲後跳走勢
美國對華為限制政策
- 美國將擴大管制力道,調整最低含量規則與直接產品規則
- 美股受影響,道瓊跌 112 點,費城半導體跌幅達 1.1%
- 台積電 ADR 下跌 1.89%,顯示半導體產業受到衝擊
中國央行政策調整
- 央行行長易剛宣布短期內不會調整基礎利率
- 決策顯示中國已做好中長期抗戰準備
- 表明不會以貨幣寬鬆作為救市手段
儲蓄型保險市場分析
- 保險業者海外投資金額從 2013 年的 6 兆增加至今年的 17 兆
- 海外投資佔總資金比例高達 68.26%
- 台幣三個月來升值 2.9%,影響海外投資收益
投資建議
- 建議關注非電子股的大型股及政策做多股
- 存股策略年化報酬率可達 4% 以上,優於儲蓄險 2.4-2.7% 的報酬
- 金融股具有穩定高收益特性,適合長期投資布局
觀點整理
關於台股及外資動向
- 12 月為聖誕旺季,外資可能因美股即將收市而熄火。
- 12 月台股表現將聚焦於內資是否接棒。
- 外資年底通常會適度獲利了結,但預期本土買盤將接手,啟動內資行情。
- 大盤可能先蹲後跳,外資賣超為「蹲」,內資買回為「跳」。
- 上週五台股已跌破月線,若未來幾天持續在月線以下,可能為明顯的回檔訊號。
- 短期可適度佈局,等待反彈,因中長期仍為多頭趨勢。
- 外資在 2019 年初曾建議減碼台股,但現已改口翻多,尤其看好 5G 應用。
- 外資的態度轉變與散戶相似,經濟的曲折難以判斷,建議拉長時間線做長期投資。
- 內資轉手力道可能不如外資,台股大幅上漲可能性不高。
- 可留意投信作帳的股票,如低基期股票或大型權值股轉手的股票。
- 目前沒有任何大型股適合長期投資,因漲幅過多,長期投資僅能挑選低基期股票。
關於美國對華為的限制令
- 美國可能擴大對華為的供貨限制,以防堵廠商持續供貨。
- 美國可能採取最低含量規則和直接產品原則,以封鎖中國貨物。
- 最低含量規則是指產品中美國產品的含量需達到一定標準,否則將被禁止進口。
- 直接產品規則要求使用美國技術或軟體製造的外國產品,需遵守美國監管。
- 此舉可能衝擊中國出口業,也對台廠、韓廠、日廠等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
- 美國希望中間製造商、半導體廠商選邊站。
- 台廠傾向建立中國和美國兩條不互相影響的生產線。
- 鴻海幾乎包辦華為組裝代工,美國擴大管制力道。
關於中國人行政策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短期內將停止貨幣寬鬆和降息。
- 此舉代表中國已做好長期應對中美貿易戰的準備,不願輕易動用貨幣手段。
- 降息的子彈有限,長期來看仍須仰賴降息調整經濟。
- 若中國股市上漲或穩住,代表中國經濟仍具發展潛力,若股市下跌,則代表投資人對前景悲觀。
關於儲蓄險保費調漲
- 明年儲蓄險保費幾乎確定調漲 5%。
- 原因是壽險業者將大量資金投入海外,導致國內投資比重過低。
- 海外投資餘額已達 17 兆台幣,佔總資金的 68.26%。
- 主管機關不滿資金大量流向海外,且有匯兌風險。
- 壽險業者雖被要求多買國內投資產品,但多購買債券型 ETF,最終資金仍流向國外。
- 新台幣升值幅度過大,造成匯兌損失。
- 保險局將調高壽險業的資本適足率,以確保客戶資金安全。
- 不建議購買儲蓄險,因報酬率不高,可考慮存股或債券型 ETF。
- 存股平均殖利率至少 4% 以上,遠高於儲蓄險。
- 若已購買儲蓄險,可繼續持有,但新資金不建議再投入。
其他觀點
- 金融股適合長期穩定報酬,但電子股波動性大,長期投資需注意。
- 美股仍為多頭格局,台股已進入高檔震盪。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