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五)OECD:全球成長估 2.9%,金融海嘯以來最慘
- OECD:全球成長估 2.9%,金融海嘯以來最慘
- 劉鶴邀美官員感恩節前赴陸協商
- 香港簽 CEPA,北京搶救港經濟?
- 《彭博》:中國難反制美國,已黔驢技窮
- 境內基金規模攀至 3.8 兆元,超越境外
摘要整理
全球經濟展望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為 2.9%,為 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顯示全球經濟成長趨緩
-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2.7%,雖低於全球平均,但仍是亞洲四小龍中表現最優異的
- 全球經濟成長若持續趨緩,可能導致股市泡沫化風險增加,需多加留意
美中貿易談判
- 中國副總理劉鶴邀請美國官員在 11 月 28 日感恩節前到中國進行第一階段的實質協商,希望盡快簽署協議
- 美方雖願意會面,但要求中方在 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讓和農業採購 等議題上做出明確承諾
- 由於美方對中方承諾的擔憂,以及感恩節假期將至,第一階段協議可能延至明年才能簽訂,但也有報導指出,雙方仍有可能在 12 月 15 日前達成協議
香港議題與 CEPA
- 中國大陸與香港簽訂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CEPA),進一步對香港開放大陸服務與貿易市場,預計明年六月生效
- 此舉顯示香港對中國大陸仍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在 金融和貿易 方面,香港是中國重要的資金窗口
- 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使其成為 規避關稅 的途徑,許多台商透過香港轉運貨物至美國
- 美國通過香港人權法案,可能使香港議題納入美中貿易談判,這對中國大陸而言是一大難題
中國反制美國能力
- 彭博資訊社認為,中國大陸在 美中貿易戰中已無足夠的經濟反制手段,例如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限制稀土出口也難以對美國造成致命一擊
- 中國大陸過去已用過關稅等貿易手段,但效果有限,且中國若要反制美國,可能 損及自身經濟
- 中國大陸想藉由人權議題反制美國,但效果不彰,因為美國對中國的反對聲浪是 由下而上 的民意
台股與基金市場
- 雖然美股小幅下跌,且美中貿易談判消息多空交錯,台股仍維持 多頭趨勢,但力道減弱
- 外資連續五日賣超台股,創 8 月 27 日以來最大賣超,是否為反轉訊號仍待觀察
- 境內基金規模已超越境外基金,其中債券型基金佔比高達 2.45 兆元,顯示台灣市場結構與全球市場不同
- 台灣散戶多透過 ETF 或基金購買債券,而 壽險業 是債券型基金的主要買家
- 被動式指數基金的泡沫化程度已高於市場和主動型基金,投資人需注意風險
其他觀點
- 美國農業受貿易戰衝擊嚴重,4 成農民收入來自保險或救濟金,美國總統川普急於達成貿易協議
- 選舉概念股多為消息面操作,不建議投資人為此大費周章,可留意低基期股票
觀點整理
全球經濟與台灣經濟
- 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2.9%,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儘管台灣的經濟成長率 2.7% 較低,但在亞洲四小龍中表現仍屬優秀。
- 目前經濟成長趨緩,若股市在高點,可能存在泡沫破裂的風險。他也提到,雖然許多人認為台股萬點可能是常態,但他仍提醒聽眾注意全球經濟實況。
美中貿易談判
-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邀請美國官員在感恩節前到中國進行第一階段的實質協商,並認為劉鶴此舉可能是希望美方盡快談完協議以便回家過節。
- 然而,美國方面對於中方在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讓和農業採購等議題上,是否有明確承諾仍有疑慮,因此尚未確定是否赴中談判。
-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美方代表雖願意會面,但前提是中方須在相關議題上做出明確承諾。
- 美中貿易談判可能延至明年,並表示投資人可能因談判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疲憊。
- 《南華早報》報導,認為雙方在 12 月 15 日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 美中貿易戰的消息多空交錯,並未明顯反映在股市上。
香港議題
- 中國大陸與香港簽訂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CEPA),將進一步對香港開放大陸服務與貿易市場,並認為此舉顯示香港的特殊地位對北京政府非常重要。
- 香港的獨立關稅領域具有特殊性,且香港是中國重要的資金窗口,這也是北京不可能放棄香港金融地位的原因。
- 香港問題可能被納入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談判,並指出美國可能將香港人權法案與貿易協議掛鉤。
- 美國可能會利用香港的特殊經濟地位作為談判籌碼,甚至可能透過堵住香港的資金和技術窗口來打擊中國經濟。
中國反制美國的能力
- 《彭博資訊社》的社論,指出中國在美中貿易戰中已無太多反制美國的能力,並提到中國拋售美國國債、限制稀土出口等手段,都無法對美國造成致命的打擊。
- 美國農業州的困境是川普急於達成貿易協議的原因之一。
台灣境內基金
- 台灣境內基金規模已超越境外基金,並強調國內債券型 ETF 佔據了境內基金的大部分。
- 許多投資人以為 ETF 主要都是股票型基金(如0050、0056),但實際上台灣市場的債券型 ETF 規模更大,主要由壽險業買入。
- 被動指數型基金的泡沫化程度已高於市場和主動型基金,並建議投資人注意風險。
其他觀點
- 外資是影響台股能否向上衝的關鍵,並提醒投資人,大型權值股可能成為外資殺盤的對象。
- 短線投資者可選擇低基期或低價股。
- 選舉概念股是消息面的操作,不建議投資人為了選舉而進行短線佈局。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