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二)華為禁令延後,美股再創新高

2019-11-19(二)華為禁令延後,美股再創新高

  • 華為禁令延後,美股再創新高
  • 四年首見,人行降逆回購利率
  • 台商「回流」投資 2000 億,主要為國內投資
  • 【經濟日報名家觀點】成立主權基金,時候到了

摘要整理

美股表現與華為禁令

  • 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上漲,道瓊和標普指數更創下新高,其中,美國延後 90 天華為禁令是主要原因,此舉被市場普遍解讀為利好消息
  • 納斯達克指數雖接近歷史新高,但道瓊和標普指數都再創美股新高
  • 美股的強勁表現,仍對台股具指標性意義,投資人應多加留意

中國人行降息

  • 中國人民銀行四年來首度調降逆回購利率 5 個基點至 2.5%,此舉有助於壓低銀行資金成本和企業貸款成本,可被視為變相降息、貨幣寬鬆
  • 降低逆回購利率代表央行降低對銀行的貸款利率,使銀行更願意借錢投資,並非直接針對一般民眾
  • 此措施若未能使中國第四季經濟回穩,則可能效果有限,且中國降息可能影響與人民幣連動性高的國家或資產

台商資金回流現況

  • 台商回流投資金額雖達 2,250 億,但實際上,從國外匯回台灣的資金為零,大部分資金來自台商原先在台灣的資產
  • 境外資金回流專法提供的利率補貼,讓台商更願意在台灣投資,但這些投資並非因中美貿易戰而將資金從海外轉回
  • 目前台商並無大規模將海外資產轉回台灣的計畫,政府政策對國內投資的影響,與中美貿易戰的直接關聯不大

台股表現與當沖比率

  • 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11,599 點,呈現平盤震盪,成交量為 1,407 億,屬於穩定
  • 外資買超金融股 29.46 億,連續三天買進,累計買超達 114 億,但當沖比率維持在 28% 左右,顯示投資人對後市仍有不確定感
  • 台股若要挑戰 11,668 點,需日均量達 1,400 億以上,目前市場仍有許多投資人偏好短線交易,不願長期持有

台灣經濟與投資

  • 10 月份台灣投資金額仍然呈現衰退,儘管台商在國內的投資持續增加,整體投資氛圍仍不樂觀
  • 台灣經濟呈現穩定成長趨勢,但缺乏實質突破,增幅與前幾年相近,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競爭力提升,而非中美貿易戰
  • 外資是台股能維持高檔的主要原因,未來台股能否向上衝刺仍與外資動向高度相關

台灣財經法案與進口車市

  • 立法院本會期可能通過四項財經法案,包括加重產地標示不實罰則,延長復康巴士等車輛貨物稅優惠,設立智慧財產與商業法院,以及降低九項汽車關鍵零組件的進口關稅
  • 台灣進口車市擴大,主要與油電混合車型技術有關,台灣本身在混合動力車型技術上仍有不足
  • 目前進口車擴張與實體經濟發展和油電混合車型較為相關,並非傳統國產車市場萎縮

主權基金議題

  • 台灣國內超額儲蓄比例逐年升高,2018 年已達 35%,顯示國內儲蓄過剩,投資機會不足
  • 成立主權基金可將閒置資金投入海外,分散風險,並提高投資報酬率,可參考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韓等經驗
  • 台灣外匯存底已達 4,700 億,國際債務為淨資產,可考慮成立主權基金,由政府操盤,增加投資效益

聯準會降息可能性

  • 聯準會在年底前降息的機率不大,若突然降息將是超級大利多
  • 若聯準會真的降息,股市可能會因為消息已提前反應而漲幅有限

5G ETF 投資建議

  • 台灣目前僅有一檔 5G ETF,其他多為美股 ETF,投資 5G ETF 應注意成分股與 5G 產業鏈的關聯性
  • 若要投資 5G ETF,建議選擇美股上市的 ETF,因其能更精準鎖定 5G 產業鏈,台灣生技股市值較小,不建議鎖定台灣的生技股

觀點整理

美股與台股

  • 美股三大指數在 2019 年 11 月 18 日全面上漲,主要是因為美國政府決定延後對華為的禁制令 90 天。道瓊和標普指數再創美股新高,而納斯達克指數也接近歷史新高。
  • 雖然台股與美股的聯動性不如以往,美股仍然是具有指標意義的股市。
  • 台股在 11 月 18 日上漲 74 點,收在 11,599 點,整體而言是平盤震盪。
  • 台股的成交量尚稱穩定,但當沖比率維持在28%左右,顯示市場上許多投資人對股市的後續發展抱持不確定態度,傾向於短線操作。
  • 若台股要持續挑戰高點 11,668,日均量需達到 1,400 億以上,才能穩定量增。
  • 台股能維持高點,主要是因為外資的資金投入,而非基本面特別亮眼。未來台股能否向上衝刺,與外資的動向有直接關聯。

中國人行降息

  • 中國人民銀行四年來首次調降逆回購利率,從調降 5 個基點至 2.5%。
  • 調降逆回購利率有助於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的貸款成本,這是一種刺激經濟的手段。
  • 將此舉視為變相降息和貨幣寬鬆政策。
  • 此舉可能是為了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但不能斷定是因應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或經濟衰退。
  • 中國降息可能導致其他與人民幣掛鉤的國家或資產跟進調動。

台商回流與資金

  • 台商回流的投資金額雖有申報,但實際從海外匯回的資金是零。
  • 台商在台灣的投資資金主要來自於他們原先就存在台灣的資產。
  • 政府的境外資金匯回專法,提供稅率和利息補貼,促使台商更願意投資台灣,但這與中美貿易戰造成的資金轉移無直接關聯。
  • 台商並未大規模地將海外資產轉移回台灣。
  • 儘管台商國內投資增加,台灣整體的投資金額在 10 月仍呈現衰退。
  • 目前台灣整體的投資氛圍其實是不樂觀的。

台灣經濟與政策

  • 台灣經濟屬於穩定中成長,但沒有明顯的經濟或技術突破,所以沒有大幅成長的空間。
  • 立法院可能在年底前通過四項財經法案,包括加重產地標示不實的罰則、延長電動巴士貨物稅優惠、設立智慧財產與商業法院,以及降低汽車關鍵零組件進口關稅。
  • 進口車擴張的原因之一是混合動力車型的需求增加,而台灣在此技術上相對落後。

主權基金

  • 台灣國內儲蓄金額高於國內投資,超額儲蓄比例不斷升高。
  • 台灣閒置資金過多,國內投資機會不足。
  • 台灣應成立主權基金,將資金投入海外,分散風險並增加投資報酬。
  • 許多國家都有主權基金,且其報酬率通常高於儲蓄險。

其他

  • 聯準會年底前降息的機率不大。
  • 政府在選舉前會盡力維持股市穩定。
  • 投資人應區分政治消息與實質經濟衝擊。
  • 台灣的 5G ETF 目前選擇不多,若要投資 5G 相關產業,可考慮美股的 ETF,因其成分股與 5G 產業鏈關聯性更高。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