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五)核三將停機,非核家園目標達成!2025 台灣還會缺電嗎?

2025-04-04(五)核三將停機,非核家園目標達成!2025 台灣還會缺電嗎?

觀點整理

台灣能源現狀與問題

  1. 電價即將上漲的背景

    • 台電長期虧損(2023 年虧損高達 1,977 億台幣,負債比達 95%),預算被凍結,反映出台電財務困境與能源政策的挑戰。
    • 夏季即將到來,過去幾年台灣多次發生大規模停電(如 2021 年 513、517 停電,2022 年 303 停電),讓民眾質疑供電穩定性。
  2. 缺電還是電網不穩?

    • 缺電分為兩種類型:
      • 發電量不足:電力需求大於供給,例如 2024 年全台用電量達 2,833 億度,工業用電佔 57%,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電量可能跟不上。
      • 周轉不靈:供電不穩定,例如 303 停電因新達電廠事故導致 549 萬戶停電,最長達 12 小時。
    • 台灣停電並非真正「缺電」,而是備轉容量不足與電網過度集中(如龍潭、中遼、龍崎等樞紐)所致。
  3. 用電結構與工業主導

    • 工業用電長期佔比最高,從 2008 年的 51.4% 升至 2024 年的 57.3%,住宅與服務業用電佔比縮減。
    • AI 與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導致用電需求激增,若發電量不提升,中長期將面臨缺電風險。

能源結構與政策分析

  1. 能源轉型現況

    • 核能比例持續下降(1980 年代佔 50%,2025 年底將歸零),天然氣發電超越燃煤成為主力(2025 年預計佔 50%)。
    • 再生能源發展落後,2025 年目標 20%,目前僅達 10%,受土地瓶頸、技術不足及貪污問題限制。
  2. 天然氣依賴的風險

    • 台灣能源 96% 依賴進口,天然氣存量僅 11 天,若供應鏈斷裂(如封鎖超 11 天),將面臨重大危機。
    • 《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 70% 糧食與 96% 能源靠進口,高強度封鎖可能導致內部混亂。
  3. 再生能源的困境

    • 太陽能與風電發展遠低於目標(太陽能完成 66.7%,風電僅 50%),原因並非技術或資金不足,而是「綠電蟑螂」與貪污亂象。
    • 過去 3 年爆發 132 起綠能貪污案,涉及公務員、民代、鄉鎮長等,利用繁瑣流程(如環評、土地許可)勒索業者,導致外資撤離。
  4. 非核家園的代價

    • 2025 年 5 月至 7 月核三廠二號機退役後,台灣將實現非核化,但火力發電佔比將達 90%,碳排放恐超越日本、韓國與中國。
    • 日本因能源價格波動已重啟核電(如女川二號機),台灣卻因法律限制無法重啟,能源轉型淪為「火力家園」。

問題根源與社會結構

  1. 黑道與政治的交織

    • 黑道滲透政治,影響能源政策執行。例如,竹聯幫前幫主葬禮有藍綠政要參加,立法院餐廳甚至被用來選新幫主。
    • 2024 年立委候選人中,273 人有 49 人(19%)涉爭議,地方議員 11.6% 有犯罪前科,顯示黑金勢力根深蒂固。
  2. 電價補貼的惡果

    • 台灣電價全球最低(住宅電價低於日本、韓國與歐美),政府長期補貼導致民眾習慣低價,台電卻因此虧損。
    • 高耗能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享受低電價,卻抵制碳費,造成供電壓力與結構失衡。

解決之道

  1. 短期與長期建議

    • 電價調整:適度漲電價可抑制高耗能產業,解決缺電問題,雖然短期影響經濟,長期卻有助穩定供電。
    • 掃除黑金:清除綠電貪污與黑道勢力,讓再生能源發展回歸正軌。
    • 強化電網:分散電網、提升備轉容量,避免集中風險與跳電。
    • 產業轉型:淘汰低效高耗能產業,停止補貼「青春電價」。
  2. 能源轉型的根本

    • 能源轉型需從政治結構與社會文化改革著手,否則「非核家園」與「淨零轉型」只是空談。
    • 比喻:當前能源政策像蓋房子,地基埋黑道、牆角長貪腐,連燈都未必開得了。

結論

台灣供電能力足夠,但缺乏彈性與電網韌性。電價上漲勢在必行,但需搭配黑金清理與結構改革,才能真正解決能源困境,並實現自主與減碳目標。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