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三)2024 全台黑子化,中產全消失?
觀點整理
黑子化的定義與現象:
- 黑子化指的是一群新生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因家庭、社區環境、基因等因素,逐漸顯現犯罪傾向的現象。
- 這種傾向導致社會價值觀扭曲、心理變態,對社會和諧造成威脅。
- 校園霸凌事件逐年增加,且有常態化的趨勢。
- 校園暴力事件,包括國小、國中、高中,都有明顯的增加趨勢,甚至出現小學生持刀械鬥的情形。
- 性騷擾和性侵案件在校園內也持續發生,且通報案件數逐年增加。
- 青少年犯罪年齡層下降,詐欺和毒品犯罪比例上升。
- 校園暴力事件和犯罪行為並未因少子化而減少,顯示從事暴力和犯罪行為的學生比例正在上升。
8+9 文化的形成與特徵:
- 青少年時期的霸凌、暴力經驗加上網路普及,形成了台灣的 8+9 文化圈。
- 8+9 原指廟宇的八家將,現已成為「屁孩」、「年輕流氓」的代名詞。
- 8+9 通常具有刺青、學歷低、自卑、與宮廟連結等特徵。
- 他們透過網路散播自己的社交文化,並以脫序行為來吸引社會關注。
黑子化和 8+9 文化的成因:
- 家庭環境: 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如暴力、忽略或過度保護,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進而產生欺凌或偏差行為。
- 基因遺傳: 特定的基因變異可能與暴力和犯罪行為有關,例如缺乏單胺氧化酶(MAOA)基因,可能使人更具攻擊性。
- 社會價值觀: 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例如對暴力和犯罪的宣傳,可能使孩子認為暴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社會上出現「笑貧不笑娼」的價值觀,導致年輕人為了追求金錢,不惜以身試法。
- 貧富差距擴大: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使中產階級對未來感到失望,進而選擇不生育,或放棄原本的價值觀。
- 黑道參政: 台灣政治圈充斥著有犯罪前科的人,甚至擔任重要職位,使得社會對於黑道的容忍度提高。
黑子化和 8+9 文化的影響:
- 校園安全受到威脅: 校園暴力事件頻傳,學生和老師的安全都受到威脅。
- 社會風氣敗壞: 8+9 文化的擴散,導致社會脫序行為增加,大眾價值觀念扭曲。
- 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特別是詐欺和毒品犯罪。
- 中產階級焦慮: 中產階級為了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響,選擇將孩子送往私立學校就讀。
- 階級固化: 社會階級流動性降低,有錢人享有更多資源,而弱勢者更難翻身。
解決方案:
- 家庭方面:
- 父母應提升自身能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父母應避免將自身過時的觀念強加於孩子身上。
- 家長應讓孩子了解財經世界的真實現象,培養財商思維。
- 學校方面:
- 可以學習孔子的教育方式,實施小班化教育和因材施教。
- 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並引導其發展專業技能。
- 政府方面:
- 參考日本的黑道對策法,限制黑道份子參與政治事務。
- 政府應積極作為,打擊犯罪,並加強教育宣導。
- 個人方面:
- 個人應努力提升自身經濟能力,避免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
- 不應抱持「躺平」的心態,應積極面對社會挑戰。
- 家庭方面:
總結:
- 黑子化和 8+9 文化是台灣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其成因複雜,涉及家庭、社會、經濟等因素。
- 解決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政府政策,都需要做出改變。
- 個人也需要提升自身能力,積極面對社會挑戰,才能避免被社會淘汰。
- 有錢不一定會過得好,但有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