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2(六)台港股黃金交叉,年底衝萬八?
觀點整理
台股與港股的資金流向差異:
- 台股在今年 11 月形成了黃金交叉。
- 儘管外資持續針對中國資產進行高強度出脫,且在 2020 年疫情後開始調節台股,但台股仍持續攀升。
- 外資在 2020 年賣超台股 5,397 億,2021 年賣超 4,541 億,2022 年賣超 1.23 兆,今年買超幅度也不顯著。
- 港股自 2018 年以來,從 3 萬點跌落至萬點上下,與台股走勢相反。
- 外資在港股和台股都在進行調節和資金出脫。
台股上漲的關鍵因素:
- 台股能從 8,000 點一路漲到萬八,主要原因是內資買盤的支撐。
- 台灣受惠於近幾年的半導體帶貨潮,加上國人 ETF 的買盤不斷挺進。
- 過去五年上市櫃公司資金回流高達 3,000 億台幣。
- 基本面良好也是市場信心的象徵。
- 台北股市的企業獲利年增率符合景氣循環週期,且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後的半導體帶貨潮中拉抬幅度極高。
-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在 2020 年達到 6.53 左右的年增率成長,預估 2024 年將回到 3% 以上。
港股下跌的關鍵因素:
- 港股雖曾受到中國國家隊拉抬,但因基本面下行和金融地位下滑,資金流出速度更快。
- 恆生指數中的科技股,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傳出新一波資本緊縮措施,導致外資調節。
- 中國科技企業出現裁員潮。例如,百度無人駕駛部門裁員,騰訊 PCG 部門人員優化,滴滴延後發年終獎金,攜程上海總部裁員。
- 港股成交量低迷,每天約有 1,000 檔股票零成交,佔比近三成,這些「殭屍股」降低了投資人的購買意願。
- 香港人口自 2020 年以來連續呈現負成長,顯示人口大量外移。
香港的金融地位與轉口貿易:
- 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在 2023 年的 GFCI 排行榜中被新加坡超越,成為亞洲第二。
-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過去由三個面向支撐:金融交易、企業投資和財富管理,但目前這些面向都面臨挑戰。
- 中國對香港的進口額暴增 86.8%,顯示香港是高端科技產品的重要中繼站。
香港也是中國內地人士資產轉移的重要中繼站。
香港樓市與資金流動:
- 儘管香港股市下跌,但樓市自 2018 年以來維持高檔震盪,沒有明顯下跌。
- 原因在於中國內地人士持續來港購買房產,導致供不應求。
- 只有當中國內地人士不再來港置產或大量拋售房產時,香港樓價才可能崩跌。
總結:
- 東亞資金、國際資本早已撤資多年。
- 台股靠內資支撐而上漲,港股則因內地人士的資金轉移需求而支撐。
- 台股的基本面良好,外資未來可能回補。
- 兩岸風險始終是外資重視的要點,建議投資者分散風險,考慮投資美股。
- 2022 年,中國和香港分別有 1 萬和 1.3 萬百萬富翁移民海外。
- 對中國企業而言,赴港上市仍是吸引外資的廉價方式。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