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0(六)標普入牛市,下一步怎麼走?
觀點整理
標普 500 指數:
- 自去年 10 月以來,反彈漲幅已接近 2 成以上。
- 目前已正式進入技術型多頭市場的氛圍。
- 2022 年熊市中曾有 4 次大反彈,彈幅分別為 8.8%、12.8%、9.7% 和 18.9%。
- 目前進入牛市氛圍,但尚不確定是更大的反彈還是多頭市場的開啟。
美國科技權值股:
- 今年漲幅亮麗,例如輝達漲幅近 180%,臉書 Meta 整體漲幅有 120%,其他如 Amazon、Google、Microsoft、Apple、Netflix 整體漲幅約在四成五成左右。
- 高盛追蹤數據顯示,與 AI 題材相關的個股(如臉書、亞馬遜、蘋果、微軟、Google、特斯拉、輝達)平均漲幅約 53%。
- 若扣除這七檔股票,標普 500 指數中剩餘的 493 家公司漲幅為零。
- 市場並非全面樂觀追價,資金集中於大型科技股,是因為三月銀行業危機後,市場恐慌,將資金轉向貨幣型基金和大型科技股,認為這些股票更有能力避免衰退。
- 購買科技股並非完全出於炒作,而是帶有悲觀角度,因為市場的風險偏好尚未完全回歸。
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
- 比特幣作為風險資產,漲幅並未領先 QQQ,顯示市場風險偏好並未全面回歸。
- 小標普無白指數期貨空單量創歷史新高。
- 散戶投資者股票持倉規模增額意願從 35% 下滑至 26%。
- 去年市場極度樂觀追價時,股市下跌;反之,市場悲觀時,股價上漲。
- 機構投資者對標普 500 指數年底目標價大多低於目前點位。
AI 題材:
- AI 題材有炒作成份,但也與市場恐慌有關。
- 目前 AI 發展並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 AI 雲端運算系統,主要集中在幾家廠商。
- AI 並非完全樂觀炒作,有部分是因市場恐慌。
- 標普 500 指數中,消費性電子產品、通訊服務和資訊科技板塊表現亮麗,其他板塊則相對弱勢。
蘋果公司:
- 蘋果股價創歷史新高,但與 AI 的關聯性不大。
- 蘋果的 AI 進度相對較慢。
- 市場購買蘋果股票,不全然是因為 AI,而是因為其財務穩健,能抵抗景氣衰退。
- 蘋果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僅 7%,相較其他科技公司較低,因此資本準結壓力較小。
- 蘋果計畫實施 900 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有助於股價推升。
- 儘管蘋果今年財報可能不如去年,但股價仍被推升,部分原因是反應 2024 年的走好以及作為防禦性建倉。
市場整體觀點:
- 目前市場處於牛市剛形成的階段,壞消息不斷但股價跌不下去。
- 標普 500 指數的 EPS 已走出負成長,來到正成長 6%。
- 科技公司進行高強度的資本準結,導致成本下行速度比營收下行速度快,帶動獲利 EPS 成長。
- 財報和股價會領先實體經濟反映。
- 雖然美國經濟預估在今年第三季到第四季才會進入輕度衰退,但股市可能已暗示牛市或復甦期的到來。
- 台灣目前存貨壓力已過,但海外訂單尚未下單,後續需觀察台廠財報是否跟隨美國科技股一起調升。
- 股票市場是緩牛急熊,乖離下修是買點,乖離拉高後通常會走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檔頓化。
- 目前處於整個週期循環的拐點,雖然股價已漲很多,但從基期來看仍低。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