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日)電動車 vs. 汽車,未來趨勢

2023-04-09(日)電動車 vs. 汽車,未來趨勢

觀點整理

  • 電動車市場趨勢

    • 全球電動車市場在 2023 年初出現新一波降價潮,起因於 2022 年底特斯拉的降價策略。
    •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因此進行大規模降價,試圖奪回市場份額。
    • 高盛報告指出,2020 年至 2021 年電動車市佔率約為 10% 至 15%,2022 年突破 20%。
    • 預估 2030 年電動車與燃油車銷售比例將達 1 比 1,2050 年前可能全面電動化。
    • 2030 年前,純電動車將成為市場主要發展方向。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2021 年底使用量達 1500 萬輛,遠超歐洲(540 萬輛)和美國(410 萬輛)。
    • 中國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2020 年為 5%,2022 年底達 27%,預估 2025 年達 40% 左右。
    • 相較之下,2022 年歐洲滲透率約 21%,美國僅 7%。
    • 主要國家皆致力於提高電動車滲透率,並廣設充電樁。
    • 2023 年 1 月至 2 月,全球 15 國電動車出貨量年增 24%,達 140 萬輛。
    • 中、美、歐三大洲電動車出貨量佔全球 6 成,是電動車市場的重心。
  • 市場競爭與品牌

    • 全球汽車銷售量在 2018 年達到頂峰,隨後逐漸下滑,汽車產業已趨於飽和。
    • 電動車的成長主要來自於取代燃油車市場,而非整體汽車市場的擴張。
    • 建議投資人應鎖定純電動車品牌,傳統車廠即使跟進電動車路線,也僅是蠶食自身燃油車市佔。
    • 2022 年上半年,特斯拉為全球電動車市佔第一,但下半年比亞迪銷量已超越特斯拉。
    • 比亞迪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市場佔有率第一,約 3 成,特斯拉則以 Model Y 和 Model 3 成為最暢銷車款。
    • 特斯拉毛利率較高(約 25%),比亞迪約 18%,特斯拉有更多資金可投入資本支出。
    • 特斯拉降價策略對比亞迪造成壓力,比亞迪採取類似三星手機「機海戰術」策略,而特斯拉則類似蘋果專注少數車款。
    • 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量已超越美國、南韓和德國,僅次於日本豐田,主要受惠於電池技術領先。
  • 各國市場與政策

    • 比亞迪在美國市場受限,主要銷售在中國市場,而特斯拉則不斷蠶食中國市場份額。
    • 歐洲電動車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福斯、斯特蘭提斯、現代起亞、BMW、賓士和特斯拉等品牌競爭。
    • 中國電動車市場中,比亞迪佔有率約 31%,特斯拉排名第三約 8%。
    • 電池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其成本佔電動車近一半。
    • 全球電池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東亞供應鏈,寧德時代(中國)擁有 34% 專利,LG(韓國)14%,比亞迪 12%,Panasonic(日本)10%。
    • 需關注韓國電池技術廠商是否會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 中國市場汽車銷售開始疲軟,而美國汽車銷售則有顯著提升。
    • 美國透過特斯拉降價,試圖擴大中國市場佔有率,中國電動車面臨壓力。
    • 電動車維修保養多由原廠進行,傳統汽車維修廠可能受到衝擊。
    • 美國政府政策上扶持傳統車廠(如福特、通用),對特斯拉支持力度較不明顯,部分原因是考量美國汽車工人工會的影響。
    • 電動車製造高度機械化,勞動需求較低,特斯拉未加入美國汽車工人工會,與工會關係緊張。
    • 美國工會試圖透過選票,推動政府制定有利於美國汽車業勞方的政策。
    • 電動車發展仍受政策影響,各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點將影響電動車發展速度。
  • 投資觀點

    • 台北股市兩檔電動車 ETF(00893 和 00895)追蹤的指數方向不同。
    • 00893 鎖定電動車相關業務佔 50% 以上的公司,00895 則涵蓋儲能技術、電池製造、公共運輸和原材料等。
    • 00893 對賭電動車未來,00895 對賭整個車市長期發展,但車市已飽和。
    • 電動車概念股波動性大,00893 和 00895 跌幅皆比大盤重,特斯拉跌幅最重。
    • 00893 最大成分股多為半導體或電動車製造商,00895 則持有較多傳統車廠。
    • 電動車與燃油車最大差異在於動力系統,電動車需要高電壓、大電流操作的芯片,可能帶動相關半導體產業發展。
    • 全球電動車市場專利技術集中在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美中電池專利技術爭霸。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