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二)星宇航空股價飛天,航空股真能長抱?

2023-02-28(二)星宇航空股價飛天,航空股真能長抱?

觀點整理

  • 新宇航空股價快速上漲,但基本面是否能跟上仍待觀察。新宇航空 2646 近期股價快速上漲,並開出許多新航點,如 4 月開往洛杉磯的航線。隨著東北亞、東南亞和北美洲航線的開通,預計營收可能持續成長。然而,股價快速推升,成交量大增,價格也快速堆高,基本面是否真的能跟上,仍是疑問。
  • 新宇航空成立初期受疫情衝擊,連年虧損。新宇航空成立後即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連續兩三年無法飛行,導致虧損不斷擴大。雖然現在有轉虧為盈的跡象,但未來客運收入能否回到航空業復甦期,仍需留意。
  • 航空業中長期面臨低毛利率、內卷化、白熱化競爭。台灣兩大航空公司(華航和長榮)的財報顯示,即使是高度獨佔的華航,過去十年也有四年衰退。長榮航空雖然只有一年衰退,但整體獲利率也自 2010 年以來大幅走低。
  • 航空業投入資本極高,但獲利不穩定。航空業需要投入極高資本以取得經營權,理論上可減少競爭者進入,確保利潤。然而,財報顯示毛利率低,獲利不穩定。現金股利也有一年發放、一年沒發放的情況。
  • 航空業面臨多重挑戰
    • 全球競爭者眾多。
    • 折舊金額龐大。
    • 全球景氣差時,生意受影響。
    • 全球景氣好時,油價上漲也會侵蝕獲利。
  • 華航 13 年中有 8 年虧損,航空業投資需謹慎。華航作為台灣航空業龍頭,13 年中竟有 8 年虧損。因此,新宇航空是否會面臨相同困境,值得關注。
  • 近兩年航空業獲利成長來自貨運營收比重增加。過去兩年航空業亮麗的每股盈餘,來自於營收比重的改變。2019 年客運收入佔比高,2020 年至 2021 年因供應鏈瓶頸,貨運營收比例擴增,2021 年甚至達到八成。貨運相對於客運可降低空服員成本,且運價上升可擴大毛利率。
  • 2023 年後航空業獲利可能回歸 2019 年水平。2023 年隨著供應鏈問題緩解、人潮回歸,航空業獲利可能回歸 2019 年以前的水準,而當時客運獲利不高。
  • 航空業轉型困難。目前長榮航空機隊九成以上為客機,難以大規模轉型。
  • 油價波動對航空業影響大。油價上漲,航空業成本增加,即使票價上漲,成本仍高,使得毛利率難以提升。
  • 航空業有固定成本極高、債務利息、人力成本等問題。人力成本變動大,隨時可能罷工。維護成本高,有時維修飛機不如買新飛機,導致企業需投入大量資本,實為「假的利潤」。
  • 航空業獲利有上限,人員風險高,難以差異化。飛機座位有限,需投入更多固定資產才能增加獲利。機師培養需投入龐大資金和時間,且有意外或罷工風險。自由行盛行,消費者對飛機品質要求不高,加上台灣航空公司成本難以壓低,競爭難以差異化。
  • 投資航空業不宜過於樂觀,可考慮投資飛機製造商。航空業雖與原油價格連動,並有解封期待,但實質成長可能有限,因為僅是回復到 2019 年水平。 相較之下,賣飛機的(如波音、空巴)未來 20 年將有顯著營收成長,值得考慮。空巴預計未來 20 年全球將購買 39490 架飛機,波音則預計售出 40230 架商用飛機。飛機製造商從下訂到交機時間長,財報能穩定認列,且獲利遠高於載人航空公司。
  • 航空業興奮是一時的,市場樂觀久了總會回檔,基本面支撐難度高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