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一)第 246 集、全球大缺工,薪資通膨難降?

2025-06-16(一)第 246 集、全球大缺工,薪資通膨難降?

觀點整理

全球缺工與薪資通膨

  1. 全球缺工現象

    • 2025 年全球面臨嚴重缺工,導致勞動力市場緊張,薪資通膨成為通膨僵固性最高的因子。
    • 缺工使得失業率難以上升,經濟難以進入深度衰退,但也推高薪資,增加通膨壓力。
    • 薪資通膨相較於油價等外生性通膨因子更為持久,難以快速回落,迫使全球央行維持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
  2. 薪資通膨的影響

    • 薪資通膨僵固性高,無法像油價般快速波動,因此對通膨的長期影響更大。
    • 全球央行因薪資通膨壓力,難以大幅寬鬆貨幣政策,降息時程可能延長。

美國市場

  1. 通貨膨脹現況

    • 2025 年 5 月美國通膨率為 2.3%,低於薪資年增幅 3.9%,實質薪資增長達 1.6%,顯示薪資通膨是通膨主要驅動力。
    • 中東局勢(例如荷姆茲海峽緊張)對油價的影響有限,預計僅影響 6 月 CPI,不會導致 7 至 9 月通膨失控。
    • 相較 1970 年代停滯性通膨,今日美國對中東能源依賴降低(美國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且能源結構轉向再生能源與天然氣,通膨衝擊較小。
  2. 勞動市場與缺工

    • 非農就業數據表現亮麗,新增 13.9 萬人,即便聯邦政府裁員後仍強勁,顯示勞動市場穩健。
    • 缺工現象因川普政策驅逐非法移民加劇,非法移民過去壓抑薪資增長,驅逐後市場缺工更顯著,推高薪資通膨。
    • 2020 年後美國勞動力增長主要來自海外移工(多為墨西哥非法移民),本土勞動力穩定,驅逐非法移民將進一步放大缺工。
    • 川普計劃引進合法移民,但合法移民成本較高,無法完全緩解薪資通膨壓力。
  3. 經濟與市場展望

    • 缺工使失業率維持在 4.2% 左右,經濟難以進入深度衰退(僅可能輕度衰退,受基期效應影響)。
    • 亞特蘭大 GDPNOW 模型預估 2025 年第二季 GDP 季增年率達 3.8%,顯示經濟穩健。
    • 美股可能因估值高企而回調,但不至於崩盤,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難進入深度衰退,市場將持續盤整。
    • 債券市場因短期通膨僵固性(中東戰事與薪資通膨)面臨賣壓,聯準會降息時程延後。
  4. 川普政策影響

    • 驅逐非法移民加劇缺工,但川普同時推出行政命令引進合法移民,合法移民需納稅,成本較高,無法完全抵銷薪資通膨。
    • 川普政策強硬,ICE(海關移民總署)監管與扣留人數創歷史新高,引發全美抗議潮。
    • 美國需平衡反非法移民與招募合法移工,以因應缺工與薪資通膨壓力。

台灣市場

  1. 通貨膨脹與薪資增長

    • 2025 年 4 月台灣通膨率為 2.03%,5 月降至 1.5%,低於最低工資調升幅度 4.08%,實質薪資開始翻正。
    • 最低工資 2025 年調升至 28,590 元,2026 年預估達 29,000 元,2027 年有望達 30,000 元。
    • 基本薪資年增幅至少 3%,若個人薪資漲幅低於 4%,則落後整體薪資水平。
  2. 缺工與勞動市場

    • 台灣同樣面臨缺工,服務業與觀光業尤為嚴重,低薪產業(如房務員)求才數達 24 萬,但有效雇員僅 15 萬,缺口 9 萬。
    • 房務員薪資過去 10 年漲幅僅 32%,低於基本薪資漲幅 37%,導致人才流失。
    • 最低薪資行業包括洗滌工(29,828 元)、皮革工作人員(29,950 元)、資源回收(30,281 元),房務員薪資僅略高,難吸引勞力。
    • 移工人數增至 80 萬,但民間壓力要求限制移工規模,政府透過放寬僑生政策(4 萬增至 9 萬)變相引進廉價勞力。
    • 4+3 計畫(3 天上課、4 天實習)讓東南亞學生進入服務業,緩解缺工,但引發人頭費產業鏈爭議。
  3. 產業薪資分化

    • 台灣產業薪資兩極化,半導體與 ICT 產業薪資快速增長,服務業與觀光業則落後。
    • 高薪企業如愛山林(平均年薪 478 萬)、台積電(340 萬)、聯發科、瑞昱等,多屬半導體與 IC 產業。
    • 低薪企業如三商餐飲(29.7 萬)、興泰地產(33 萬)、三商家購(39 萬),多為服務業與觀光業。
    • 同職位在不同產業薪資差異顯著,如軟體工程師在半導體產業年薪 110 萬,其他產業僅 80 至 90 萬;業務人員在半導體產業 84 萬,其他產業僅 70 多萬。
  4. 企業與政府挑戰

    • 企業對賴政府勞工政策不滿,70% 企業主認為無法有效解決缺工問題,服務業壓力尤大。
    • 半導體產業因獲利高,調薪無壓力;服務業因利潤低,薪資調漲形成負擔。
    • 公部門缺工嚴重,高考錄取率從 6% 升至 16%,國軍志願役人數從 17.1 萬降至 16 萬,編制比從 88% 降至 77.5%,戰力堪憂,需大幅調薪搶人。
    • 政府透過僑生政策與人頭費(高中職 1 萬、大學 1 至 2 萬)支持私立大學,但變相引進廉價移工,增加稅收負擔。

總結與展望

  1. 經濟影響

    • 全球缺工導致薪資通膨僵固,通膨下行緩慢,央行貨幣寬鬆受限,影響降息時程。
    • 美國與台灣因缺工難進入深度衰退,失業率低,經濟穩健,但通膨壓力持續。
    • 美股可能盤整,債券市場賣壓較大;台股受半導體產業帶動,表現相對穩健。
  2. 政策建議

    • 美國需平衡驅逐非法移民與引進合法移工,台灣則需調整移工與僑生政策,解決缺工與民間壓力。
    • 企業需因應產業特性調整薪資策略,高獲利產業可加大調薪,傳統服務業需政府支持。
    • 全球央行應謹慎應對薪資通膨,避免過快寬鬆,確保經濟穩定。
  3. 投資啟示

    • 投資者應關注薪資通膨對通膨與貨幣政策的長期影響,謹慎評估美股估值風險。
    • 台灣投資者可聚焦半導體與 ICT 產業,留意服務業低薪與缺工帶來的結構性挑戰。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