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一)第 244 集、輝達財報救美股?
觀點整理
輝達財報分析與市場展望
財報表現優異:
- 輝達最新財報顯示,淨利潤年增 26%,達 188 億美元,每股盈餘 76 美元,高於去年同期 60 美分。
- 總營收成長 67%,達 260 億美元,其中資料中心營收大增 73%。
- 整體表現全面優於市場預期,但市場關注其未來成長動能是否能維持。
股價與估值觀察:
- 輝達股價自 4 月中旬以來持續上漲,呈現「驚驚漲」格局,無明顯回調,賣壓不大,創歷史新高並不困難。
- 然而,短期內市場難以進一步推高估值,且美股與台股均未經歷像樣回調,市場情緒過熱,顯示不健康的上漲格局。
- 雖然股價未大幅超越去年,但每股盈餘(EPS)年增數百%,本益比相對下滑,顯示當前估值比去年更為便宜。
未來挑戰:
- 輝達未來的挑戰在於 EPS 與營收是否能持續保持高成長。市場修正可能來自獲利動能減弱,而非 EPS 轉負。
- 預計 2026 年營收年增幅難超越 2025 年,市場信心難以支撐股價再翻倍。
- 美國股市已連續 3 年牛市,時間過長不利多頭延續,景氣回調風險上升。
AI 市場趨勢與物理性 AI 展望
生成式 AI 進入紅海:
- 生成式 AI 發展至今已遭遇價格競爭瓶頸,市場進入紅海階段。
- 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新興雲端業者及主權基金開始削價競爭,例如 AWS、甲骨文、Google Cloud 等。
- 下一階段 AI 市場需轉向物理性 AI(如機器人、自駕車)以尋求新成長動能。
物理性 AI 的潛力:
- 物理性 AI(如特斯拉的 Optimus 機器人與自駕車)被視為下一輪 AI 發展重點。
- 馬斯克離開白宮後,Optimus 機器人可能提前上市,售價約 7.5 萬美元,具市場吸引力。
- 自駕車技術的提前上路也可能帶動物理性 AI 相關需求。
資料中心與四大 CSP 支撐:
- 輝達資料中心市占率達 90%,營收主要來自四大 CSP 業者(雲端服務供應商)的研發與資本支出。
- 這些業者的 3 至 5 年中長期規劃確保輝達營收穩定,雖難快速創高,但不易出現結構性衰退。
- 未來若四大 CSP 增加資本支出,特別在量子運算、先進半導體、HPC 資料中心等領域,輝達可望受惠。
次世代科技與未來移動性:
- 次世代科技包括量子電腦、先進封裝與 HPC 解決方案,需仰賴 CSP 業者進一步投資。
- 未來移動性(如智慧汽車、自動駕駛、無人機、智慧交通)為長期投射方向,涉及汽車電子與智慧城市應用。
市場操作策略與風險提示
短期操作建議:
- 當前市場情緒與乖離率過高,短期不適合追高,錯過 4 月機會者不應於 5 月進場。
- 建議等待下一次市場回調(如川普政策利空導致股災重演)再進場。
長期投資思考:
- 美國股市牛市即將滿 3 年,歷史顯示牛市難連續 4 至 5 年無大幅修正。
- 過去庫存循環每 3 至 4 年回調一次(如 2011、2015、2018、2020、2022 年),預計未來可能因 EPS 與營收年增放緩引發修正。
- 長期投資者應等待景氣信號轉藍燈時(庫存回調結束)再大幅佈局。
川普政策影響:
- 川普自 4 月以來的政策(如 10% 全球關稅)未重創經濟,市場已收復跌幅,甚至超越關稅前水準,顯示其改革有效。
- 2025 年市場可能呈現大幅盤整格局,與川普政策高度相關。
- 然而,庫存循環每 3 至 4 年一次的遞緩難以避免,川普政策無法完全改變此週期。
對台股與台積電的影響
輝達訂單對台積電的貢獻:
- 輝達的資料中心與 AI 相關訂單對台積電有顯著貢獻。
- 輝達營收穩定性有助台積電維持訂單動能。
台股市場觀察:
- 台股與美股同步上漲,缺乏像樣回調,短期追高風險高。
- 投資者應關注輝達與物理性 AI 趨勢對台積電及相關供應鏈的長期影響。
總結與建議
- 輝達財報表現強勁,但成長動能放緩與市場過熱為隱憂,短期不宜追高,長期需等待回調機會。
- AI 市場正從生成式 AI 轉向物理性 AI,特斯拉的 Optimus 與自駕車為焦點,輝達需依賴 CSP 業者與新應用拓展營收。
- 投資者應兼顧短期情緒與長期景氣循環,靜待川普利空或藍燈信號再進場。
- 節目結尾呼籲觀眾訂閱、按讚與分享,持續關注後續分析。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