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一)第 231 集、關稅戰真的是利空嗎?

2025-02-10(一)第 231 集、關稅戰真的是利空嗎?

觀點整理

  • 關稅戰
    • 川普政府已正式實施對外關稅,儘管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有所延後。
    • 關稅本身是一種 談判手段,目的是為了提升美國利益。
    • 對加拿大和墨西哥 課徵關稅,容易引起民間物價的通膨,例如天然氣和冷凍薯條等。
    • 中國 的 3C 電子產品課稅,由於庫存過剩,對物價拉抬效果不大。
    • 關稅戰可能並非真正的利空,真正的利空是 科技戰
  • 川普的政治策略
    • 市場越來越將關稅戰視為川普的重要政治方向。
    • 民調顯示,民眾普遍授權川普採取關稅措施。
    • 川普可能希望增加國防預算,或對台灣刪減國防預算表達不滿,也可能希望擴大農產品或肉類的進口。
    • 此外,也可能壓迫台廠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例如台積電赴美召開董事會。
  • 對台灣的影響
    • 外資持續賣超台北股市,今年已賣超 1,500 億。
    • 台灣的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 仍在 50 以上,代表台灣已進入擴張格局。
    • 台廠迎來景氣復甦,但台積電是否能承受美方要求的擴大廠區投資,值得關注。
    • 台積電的 毛利率和利潤率 都在快速提升,即使成本提高,仍有能力度過危機。
    • 台灣今年的 GDP 表現預計將逐季增長。
    • 2024 年百貨業績亮眼,顯示台灣人的消費力強勁。
  • 科技戰與半導體產業
    • 科技戰可能導致美國半導體廠的獲利落空,影響股價。
    • 輝達 (NVIDIA) 透過 降規 方式 (如 H20、H800) 繼續出貨給中國市場。
    • 中國營收仍佔輝達營收的 15% 到 18%,加上繞道新加坡的比例,總計約 3 成 7。
    • 若川普採取更嚴格的禁制令,可能對輝達短期營收造成衝擊。
    • AI 的長期生產力週期,最終將帶動半導體產業發展。
  • 投資建議
    • 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川普引發的政治利空並非賣出藉口。
    • 應該關注 景氣指標,而非川普的政策。
    • 美國 ISM (供應管理協會) 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已突破 50,代表製造業正在復甦。
    • 目前沒有大幅下車的必要,最好穩穩待在車上。
    • 短期內,財報預期落差的變化是半導體產業最大的逆風。
    • GB200 需求正在調整,部分訂單轉往 GB300
    • 晶圓代工市場的年增幅預估即將達到 18%,是庫存循環以來表現最亮麗的一年。
    • 現在對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來看,最大的逆風反而是財報預期落差的變化。
    • 關稅戰並不是真正的利空,但科技戰至少從財報面層面,短期內是一大利空。
    • 不過這種短期的利空,最終還是會藉由 AI 的長期生產力週期給帶起來。
    • 最重要的是判斷景氣循環是否已經結束,目前看來還沒有。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