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一)第 230 集、2025 電價再上漲?
觀點整理
- 2025 年的經濟前景:儘管國際局勢持續變遷,如川普的關稅戰和 DeepSeek 對美股的影響,但 2025 年的景氣仍然在上行。美國第四季的經濟成長值和七大巨頭的財報顯示,2025 年 EPS 獲利仍有機會創新高。市場對於電力的需求在 AI 的推動下不會減少。
- 台灣的通膨風險:台灣 2025 年面臨的再通膨風險遠大於通縮風險。原因包括經濟成長值持續上行,以及預算刪減案可能影響台電補貼,進而導致電價上漲,拉升通膨。
- 電力需求與產業結構:
- 台灣電力需求快速上升的原因是廠房的大幅擴建,而非單純的商辦。
- 2024 年全台廠房增長高達 300%,其中台積電的電力需求主導了台灣的電力供給。
- 雖然服務業人口佔多數,但工業部門的電力消費佔台灣總用電量的一半以上,顯示台灣是工業大國。
- 工業部門的用電量遠高於住宅部門,因此電價調漲主要針對工業部門。
- 電力供應問題:
- 台灣目前沒有真正的電力缺口,而是電力價格上漲的問題。
- 政府可能藉由調升電價來避免缺電,因為高電價會導致產業外移,減少用電量。
- 真正的問題在於電力的流動性,類似於銀行有錢但提款機無法提款的情況。
- 備轉容量率是關鍵指標,低於 6% 為供電警戒,大於 10% 為供電充裕。
- 產業界認為 2025 年供電會非常緊繃,但經濟部則預估供電充裕,兩者觀點差異大。
- 電價調漲的影響:
- 電價調漲主要是為了反映備轉容量率可能偏低,並非反映 26 年或 27 年的供電情況。
- 政府為了避免影響民生用電,會從工業部門著手調漲電價。
- 電價上漲可能影響外商來台投資意願,因為許多外商在台設立廠房需要大量電力。
- 能源政策與挑戰:
- 台灣的發電主要依賴燃煤和燃氣,核能將在 2025 年歸零。
- 台灣即將邁向碳排家園,燃煤和燃氣佔比將達到九成。
- 再生能源發展緩慢,未達到預期目標,部分原因是「綠電蟑螂」問題,即地方勢力阻礙再生能源設施建設。
- 未能快速提升再生能源,可能導致台灣被美國品牌商唾棄,因為無法購買足夠的綠電。
- 過度依賴天然氣發電,可能導致台灣能源自主性在兩岸關係緊張時受到衝擊。
- 未來展望:
- 2025 年電價不太可能針對民間部門調漲,但工業部門仍面臨很大挑戰。
- 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再生能源,並關注電價對內生經濟的影響。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