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一)第 226 集、今年你跑贏大盤了嗎?

2024-12-16(一)第 226 集、今年你跑贏大盤了嗎?

觀點整理

2024年全球股市表現

美國股市表現亮眼,其中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3 成 2。台灣股市在新興市場中表現最為突出,加權指數上漲了 3 成。然而,全球新興市場普遍面臨資金外流的壓力,但台灣股市卻持續創新高

資金流動

  • 10 月份之後,全球新興市場資金外流,主要原因包括川普勝選後的政策變動,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以及 AI 行情中資本支出集中在美國七大科技巨頭。
  • 台灣股市的買盤主要來自於國內投資人,而非外資。

投資策略

  • 應以大盤績效作為檢視個人投資績效的基準。若選股投資績效未能超越大盤,可能需要檢討是否繼續主動選股。
  • 權值型 ETF 在今年表現亮眼,例如統一 FANG+、富邦台 50 和元大台灣 50 等,績效明顯優於高股息 ETF
  • 投資人應根據當年度績效來選擇投資標的,今年上半年偏好高股息,下半年轉向權值型。
  • 定期定額 ETF 交易戶數顯示,高股息 ETF 的交易戶數減少,而權值型 ETF 的交易戶數增加,顯示市場風格轉變。

個股選擇

  • 今年多數人賠錢的原因是買了基期較低的中小型股,而非高股息個股。
  • 權值股如台積電、鴻海等表現亮眼。
  • 應關注與 AI 相關的產業,如先進製程、AI 伺服器等,而成熟製程則面臨紅海競爭。
  • 聯電雖營收復甦,但獲利不如以往,股息殖利率穩定,可能轉型為價值股。

產業輪動

  • 產業週期會輪動,今年表現亮眼的個股不代表明年也會如此。
  • 台北股市與全球 AI 生產力週期關聯性高。
  • 2025 年應從週期尺度和景氣高低基期來判斷,不要預期會有如2024年的績效。
  • 當面板、LED 等產業開始復甦時,可能將迎來最終的非理性繁榮。

投資觀念

  • 年輕時追求相對報酬,年老時追求絕對報酬和穩定現金流。
  • 投資 ETF 或基金可能比個股更適合,因為即便投資大盤,績效也不見得會差。
  • 若不追求超越大盤,可考慮債券再平衡以降低波動。

總結

  • 2024 年績效亮眼,但 2025 年需更謹慎
  • 用大盤作為檢視績效的佐證非常重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