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二)第 210 集、景氣生變數,利多變利空?

2024-08-13(二)第 210 集、景氣生變數,利多變利空?

觀點整理

景氣週期與市場反應

  • 過去兩年,市場對通膨擔憂導致「壞消息是好消息,好消息是壞消息」的現象。
  • 現在市場的反應轉變為「壞消息就是壞消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這反映了景氣的真實狀況。
  • 若壞消息對聯準會降息有利,表示經濟可能進入衰退期。
  • 總體就業數據對於判斷是否衰退至關重要。

衰退的定義與指標

  • 衰退分為技術性衰退和實質深度衰退,後者會引起大規模失業。
  • VIX 指數短期內急升,可能意味著市場恐慌性拋售,但不能直接判斷中期回調已縮短。
  • 美國股市下跌的長期隱憂是衰退風險。
  • 根據薩姆法則,若平均失業率三個月的平均值顯著上彎 0.5%,就表示就業率衰退難以避免。

失業率與就業數據分析

  • 目前失業率上升部分原因是海外移民湧入,取代了部分勞工。
  • 失業率上升若因勞動力供給增加,不一定是壞事;但若因企業裁員,則是衰退訊號。
  • 7 月份的失業率受臨時因素影響,如天氣和短期移民,以及畢業生求職的空窗期。
  • 需要連續觀察幾個月的就業數據惡化,才能判斷景氣循環是否到頂。
  • 美國政府部門職位空缺增加,顯示政府不希望就業數據弱化。

股市與庫存週期

  • 在景氣低基期佈建的成本價約在一萬二到一萬四左右,回檔幅度應不會低於前一波低點。
  • 每一輪景氣下行最終都會由聯準會放水,重新造成景氣上彎。
  • 美國股市的下修,除了日央的利差縮窄外,非農就業數據和失業數據的惡化也是主要原因。
  • 過去的經驗顯示,當標普 500、納斯達克 100 和羅素 2000 的 EPS 預估值一起下翻時,熊市就會開始。
  • 小型股的復甦力度不夠強勁,不能說這兩大指數有泡沫疑慮。
  • 庫存週期通常不會走這麼快,除非有外部性衝突,如戰爭或疫情。
  • 景氣循環是週期性的,不會一個月數據不好,下個月就馬上衰退。
  • 市場真正擔心的是聯準會放水不夠,導致金融系統性壓力,形成流動性風險。

金融壓力與恐慌指標

  • 全球金融壓力指數(FSI)在零軸以下表示市場流動性良好。
  • 儘管過去兩週有金融系統性獲利了結賣壓,但並未造成金融壓力指數翻正,表示金融狀況仍持穩。
  • VIX 指數短期上行通常對應標普 500 指數的波段低點。
  • CNN 恐懼貪婪指數滑落到 30 以下,通常是買入的時機點。

台灣股市與產業

  • 台灣的工業生產和資本設備生產年增率擴張僅 6 個月,可能尚未走完庫存週期。
  • 外資在過去幾年賣超台股,但投信持續買超,只要外資沒有大舉賣超,台股仍有上漲空間。
  • AI 產業雖然目前獲利不明顯,但資本支出所帶來的設備訂單對台股是實質利好。
  • 科技巨頭在 AI 領域的資本支出沒有下調,最終會反映到台灣廠商的獲利上。
  • 若以明年 EPS 預估,台股本益比已從最高的 21 倍下滑至 17 倍,比疫情紅利或 AI 狂潮時期低。
  • 指數可能因部分 AI 股炒作過高而進入盤整期,但最終會由中小型股復甦填補缺口。

市場觀點與未來展望

  • 市場對美國經濟有兩種解讀:硬著陸(股市續跌)或軟著陸(重回牛市)。
  • 現在市場上利空訊息多於利多,顯示市場趨於保守。
  • 景氣循環的庫存週期尚未完全結束,仍有上行空間。
  • 市場對 AI 的獲利可能存在預期落差。
  • 股市長期在利空中堆積而成,應在股價因利空重跌時買入。
  • 美國股市缺的是好買點,而非投入的資金。
  • 儘管現在利空當道,但股價反應來看,利多就是利多,利空就是利空。
  • 接下來將檢驗經濟數據,看是否符合緩步復甦的預期。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