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一)第 193 集、為何聯準會降息,台灣央行卻升息?

2024-03-25(一)第 193 集、為何聯準會降息,台灣央行卻升息?

觀點整理

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立場

  • 聯準會的談話偏向鴿派,但並非完全鴿派,仍保留未來降息節奏的不確定性。
  • 點陣圖顯示有降息機會,但未明確指出降息時間和步調。
  • 聯準會上調了 GDP 成長預期,同時也上調了核心通膨預期。
  • 預計今年底的終端利率將保持在 4.6% 左右,意味著有約三碼的降息空間。
  • 若勞動市場未形成通膨,經濟強勁不會成為延後降息的關鍵。
  • 降息與否取決於通膨數據。
  • 聯準會更關注市場購買力,而非單純的通膨數據。
  • 目前美國實質薪資連續 10 個月跑贏通膨,購買力正在放大。
  • 聯準會願意釋放降息訊號,因為美國購買力正在快速放大。
  • 當前美國的通膨是健康的,因為實質薪資上揚。
  • 目前的薪資漲幅是廣泛性的服務業平均漲幅,並非集中在少數產業,因此不會形成全面性的薪資通膨。
  • 科技業裁員僅為均值回調,並非大規模裁員。
  • 美國經濟表現良好,降息預期偏好。

美國通膨現況

  • 2024 年 2 月以來,顯著漲幅並非來自大宗資產,如天然氣、原油等能源資產價格均有下跌。
  • 漲幅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9.9%)、租金(5.7%)、外食(4.5%)等。
  • 核心服務通膨是當前最大的通膨要點。
  • 住房出租業主等權租金(OER)是服務通膨中比例最大且僵固性極高的部分。
  • 實質租金價格已下跌,但實質住房價格漲幅仍高,導致通膨難以降低。
  • 美國房價持續創新高,影響通膨。
  • 通膨問題並非來自地緣政治或供應鏈,而是市場對未來預期的心理因素。

台灣央行的政策立場

  • 台灣央行在全球降息趨勢中,採取升息半碼的態勢,以抑制內部通膨。
  • 台灣通膨並未跑贏薪資,實質薪資仍為負值。
  • 4 月份台灣將全面調漲電價,可能引起進一步的通膨轉嫁效應。
  • 電價調漲可能導致租金價格上漲。
  • 央行升息是為了冷卻消費,控制通膨數據,避免實質薪資過低。
  • 若電價沒有連環性調漲,本次升息可能僅為宣示性意味。
  • 台灣央行未來大幅降息的空間不大。

台美經濟及政策差異

  • 台美兩地經濟皆在復甦,但利率政策方向不同,反映了兩地購買力市場的差異。
  • 美國購買力正在增長,台灣購買力正在收縮。
  • 台灣的通膨問題可能仍然嚴峻,因為轉嫁空間和實質影響仍不確定。
  • 台灣資產可能因外資回補和通膨轉嫁而上漲。
  • 聯準會降息空間大於升息空間,而台灣央行升息空間有限,可能導致台幣走升。
  • 台灣央行降息可能引起進一步通膨。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