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一)第 187 集、中美經濟兩樣情,誰有泡沫?
觀點整理
- 美國股市頻創新高,中國股市卻頻頻破底。美國經濟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有顯著的消費支撐,這是推動股市上漲的原因。而中國則面臨資金外流,內部經濟狀況也不佳。
- 美中市場結構差異:美國屬於資本密集產業,資金流動和獲利速度較快,因此股市漲幅較為顯著。中國過去則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資金多用於擴廠。
- 中國股市與其他開發中市場比較:相較於印度股市,中國恆生指數在過去幾年沒有持續創新高。這顯示,在開發中市場中,資金也更偏好東南亞市場。
- 中國外國直接投資 (FDI) 狀況:2023 年,大量資金撤離中國,規模約為 1 兆人民幣。自 2018 年美中貿易戰後,中國的 FDI 就持續流出。雖然中國政府採取資本刺激措施,但民間投資並未顯著增加。
-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 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在財政刺激下保持正成長,但民間企業的投資卻呈現負增長。這顯示財政刺激政策未能有效帶動民間投資。
- 中國企業槓桿問題:中國私營企業的信貸佔 GDP 比重高達 250%,遠高於其他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為了消耗產能過剩,中國推行一帶一路,並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和房地產,導致債務不斷擴大。
- 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上海商辦市場空置率高達 26%,相較之下,台北的商辦空置率僅為 4.3%。房地產投資趨緩,也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驟減,非稅收收入(如罰款收入)卻持續創下新高。
- 中國青年失業率問題:中國青年失業率一度高達 21.3%,後續官方調整統計方式,將部分打工人口排除在失業人口之外,才將失業率降至 14.9%。同時,中國畢業生人數在 2022 年至 2023 年間顯著增加。
- 中美利差擴大:中國國債殖利率遠低於美國國債,導致資本外逃。
- 中國經濟復甦指標:彭博信貸脈衝指數(信貸和 GDP 的比值)是衡量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指標。該指數目前仍處於築底階段,尚未出現明顯復甦跡象。
- 台灣的經濟影響:台灣外銷訂單中,美國已成為首要合作貿易國,東協市場也超越中國和香港。因此,中國經濟下行對台灣的影響可能沒有想像中大。全球終端需求國主要是歐洲和美國,只要這些經濟體能夠復甦,最終將帶動中國經濟復甦。
- 美中經濟泡沫:中國過去有泡沫,目前正在去槓桿化,嘗試消除泡沫。美國在經濟擴張過程中,泡沫也在累積,但其企業盈利(EPS)也在努力降低泡沫。
- 中國與美國的去泡沫方式:中國透過去槓桿緊縮政策來降低債務負擔。美國則透過快速的盈利增長,試圖降低過高的本益比。
- 中國股市表現:中國股市的表現更多地反映政策面的變化,而不是盈利條件。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