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一)第 173 集、九月出口轉正,通膨風險難消除?
觀點整理
對市場的整體看法: 目前市場對於未來一到兩季的上行軌道是蠻有信心的。市場真正擔憂的,反而是 9 月的 CPI 和 PPI 高於預期後,可能形成的通膨風險和緊縮擔憂。然而,現在的情況不足以形成停滯性通膨。
通膨風險:
- 通膨的擔憂不應只集中在油價,油價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 核心通膨是否顯著上行,主要來自於租金價格和工資水平。
- 租金價格已經連續幾個月有顯著下彎,而工資部分雖然非農數據強勁,但實施年增率持續下滑,很快就會與通膨打平。
- 美國的勞工現象雖然稀缺,但工資通膨的增長幅度並沒有因此放大,是因為許多人被迫兼職,導致非農就業崗位變多,但全職工反而減少,勞動力成本其實在下滑。
- 目前美國的勞動參與率已突破 2002 年以來的新高,來到 83.5% 在 25 到 54 歲。
- 現在的數據不足以佐證美國會再迎來如 2021 年到 2022 年的大通膨。
- 只要通膨是由於需求型或企業展望型復甦的拉動,就不是大問題,只有供給型或供應鏈型的通膨才需要擔心。
能源價格: 中東對於全球原油價格的影響力道已經不如 40 年以前。全球最大的石油產量國反而是美國。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可能會淡化油價的影響。
美國聯準會政策: 即使這次通膨超乎預期,也沒有讓市場認為必須再進行緊縮。市場擔憂的是地緣政治風險會影響市場情緒,而不是聯準會暴力加息。
獲利面:
- 獲利面才是大家關注的方向。
- 標普白指數的 EPS 年增率,在去除能源股後,早在去年第四季的絕對低點就已經出現。
- 預估在今年三季度,是全面性標普白指數 EPS 的顯著同比拉升。
- 預估在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全面進入到復甦格局。
台灣經濟:
- 台灣的出口在 9 月份轉正,年比增長 3. 4%。
- 台灣的出口值佔整體台灣 GDP 約 6 成到 7 成。
- 台灣在今年二三季度已經完全走出了衰退格局。
- 預估台灣今年第三季度 EPS 同比增長 2. 39%,第四季度 GDP 成長 5. 22%。
- 台灣的出口轉好,但轉化為實質的應收狀況到具體財報,還有大概一到兩季的時間。
- 台灣的出口金額在 9 月份是去年 11 月以來的最好表現。
- 電子零組件的出口還是負報酬,真正增長的是支通產品,且已連續三個月保持 50% 左右的同比增長,顯示 AI 伺服器對台廠有顯著拉抬空間。
股票市場:
- 過去股價推升過快,導致標普白指數七大科技全職股的平均市盈率高達 34 倍。
- 現在股價適度回調,加上獲利顯著上行,市盈率只剩下 27 倍。
- 493 支股票的本益比也從 18 倍下滑到 16 倍。
- 隨著獲利好轉,股票就不貴了。
- 股價最終會反映公司賺不賺錢,且股價會領先反映公司賺不賺錢。
投資策略:
- 現在是等待新一輪買盤接手的時機,讓獲利自由增長。
- 應關注獲利面,而非通膨、聯準會政策或供應鏈緊張等觀點。
- 當同比即將轉負時,可能就是新一輪週期的拐點。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