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一)第 171 集、歐央再升息,全球通膨控得住?
觀點整理
- 各國央行利率決策:本週為超級央行週,全球各大央行的利率決策至關重要。美國聯準會在九月份的基調下,再次升息的機率不高,反而應該關注 11 月或 12 月的利率動向。歐洲央行上週升息一碼,基準存款利率升至 4% 左右。
- 通膨與利率:
- 歐洲的整體通膨率仍高於基準利率,與美國情況不同。美國的基準利率為 5.5%,但通膨率僅 3% 多,因此將錢放在美國的商業銀行基本上能跑贏通膨。
- 美國實質工資已轉正,代表工資上漲幅度跑贏通膨,使聯準會有暫停升息的條件。
- 歐洲央行即使升息,總裁拉加德也表示未來可能保持當前利率,但其樂觀程度不如美國。
- 歐洲各國利率取決於歐洲央行的升息力度,英國的升息力度更顯著,因為英國通膨比歐元區更高。
- 歐洲央行可能被迫採取更鷹派的升息政策以控制通膨。
- 歐洲經濟衰退:
- 德國已正式進入經濟衰退,其製造業下滑幅度比美國快。
- 德國 GDP 連續四季負增長,製造業經濟僅 38%,在發達市場中表現最差。
- 歐洲央行面臨通膨與衰退的雙重困境,必須保持高利率,但德國的經濟狀況又需要降息刺激。
- 歐洲各國依賴單一央行政策導致問題,例如德國經濟衰退,但法國仍有緊縮條件。
- 德國經濟衰退使其在吸引海外投資時必須讓利,例如台積電德國廠的建造成本大部分由德國政府承擔。
- 預估 2023 年德國經濟衰退 0.4%,同時通膨率高達 6.4%。
- 美國經濟與美元優勢:
- 美國第三季度 GDP 增長 5.8%,全年看不到經濟衰退。
- 美國市場資產價格的總體報酬跑贏歐洲市場,尤其在資訊科技類股。
- 美元升值使美國的購買力增強,變相將通膨轉嫁到歐洲和亞洲。
- 美國聯準會在控制通膨方面優於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
- 全球經濟格局:
- 全球央行出現脫鉤現象,東邊央行擴表,西邊央行縮表。
- 若未來擴表達到極致,可能迎來新一輪資產價格轉折,屆時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可能放鬆政策,有利債券價格。
- 各國經濟復甦取決於央行控制通膨和就業市場的表現。
- 德國經濟困境:
- 德國大規模出口依賴中國市場,受中國經濟影響巨大。
- 德國汽車產業在電動車崛起下面臨巨大衝擊。
- 儘管德國邀請台積電設廠,但仍需在股權上讓利,顯示經濟衰退壓力。
- 投資觀點:
- 新一輪景氣復甦即將來臨,但股市漲跌不一,有些經濟體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緊縮政策來抑制通膨。
- 美元霸權使美國可透過貨幣政策操縱來收割美元資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