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一)第 162 集、美中經濟兩樣情,通膨危機能解除?
觀點整理
- 美國通膨數據:
- 雖然美國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降至 3%,但核心通膨年增率仍有 4.8%。
- 6 月份通膨月增率仍有 0.2% 左右的拉抬效果,目前通膨下滑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期較高。
- 若月增率持續維持 0.2% 的速度,今年第四季通膨可能再度上升。
- 汽油、天然氣等價格有顯著負增長,但核心通膨中的服務部門,如租金、電力、食品、醫療等價格僵固性強。
- 核心服務部門通膨僵固性高,主要因為工資部門沒有任何調降空間。
- 美國的工資具有強烈的僵固性,加上缺工潮持續,各行各業有罷工現象。
- 美國勞動市場:
- 美國職缺數仍高達 982 萬個,失業人口約 500 至 600 萬人,顯示勞動市場極度稀缺。
- 勞動力供給緊俏的原因包括: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500 萬人提前退休),新冠疫情導致部分就業人口退出勞動市場。
- 目前裁員潮已結束,反而要觀察接下來的招募現象。
- 科技業裁員人數較多,如 Google 裁了 12,000 人、臉書 Meta 裁了 11,000 人、Amazon 裁了 10,000 人、Microsoft 也裁了 10,000 人,但主要集中在今年年初或去年年底。
- 服務業普遍缺工,藍領缺工,白領則在裁員。
- 科技業因過去兩年招募擴張過快,需進行資本支出調整。
- 美國經濟與股市:
- 美國經濟進入輕度衰退或軟著陸狀態。
- 影響美股估值的是財報因素。
- 大型銀行財報不錯,但中小型銀行可能因資金提款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 科技股財報表現是重點。
- 預估第二季度科技股獲利可能衰退,但幅度比前兩季小。
- 第三季度將是真正的轉捩點,股價反映的是第三季度訂單狀況。
- 即使財報未達標可能導致回檔,但不會改變多頭牛市的慣性結構。
- 中國經濟:
- 中國 6 月份出口年增率大幅下降 18%,是 3 年以來最大跌幅。
- 台美經濟復甦,但中國經濟持續疲軟。
- 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仍佔有重要地位,若景氣好轉,不應只有台美表現良好。
- 中國經濟可能在 7 月份開始逐步好轉。
- 中國的財政寬鬆政策主要流入國有資本企業,民間投資仍疲憊。
- 對於中國市場,主要期待出口數據好轉,內部消費和投資金額是否能增加仍難以預測。
- 整體經濟觀點:
- 美中經濟兩樣情主要反映在消費上的差異。
- 中國的出口可能在下半年好轉。
- 通膨難以解除,但主要原因並非原物料價格上漲或供應鏈問題,而是工資難以調降。
- 工資降不下來不一定是壞事。
- 經濟好不代表內需好,外貿好不代表消費強。
- 美國可能在下半年進入衰退,但財報可能持續良好,財報與消費之間存在時間差。
- 其他
- 美國和台灣的新訂單減客戶存貨指標都在顯著攀升,但中國市場疲軟。
- 美國和台灣可能優先拉升半導體產業鏈。
- 中國公務員大規模減薪一成到兩成。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