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一)第 98 集、00878 實質殖利率贏 0056?內扣費用怎麼算?

2022-02-07(一)第 98 集、00878 實質殖利率贏 0056?內扣費用怎麼算?

觀點整理

  • ETF 已成為散戶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的重要管道。2022 年發行的 ETF 數量預計會比去年更多。

  • 購買 ETF 除了考量資產配置、年齡、投資策略和主題走向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隱性成本,即內扣費用

  • 內扣費用包含多項成本

    • 手續費:買賣均需支付 0.1425%,但 ETF 的手續費可能比一般股票交易便宜。
    • 交易稅:約為 0.3%。
    • 經理費:投信公司收取。以 0056 為例,經理費為 0.3%。
    • 保管費:股票保管費用。以 0056 為例,保管費為 0.04%。
    • 其他費用:以 0056 為例,其他費用為 0.08%。
    • 這些費用加總形成內扣費用,以 0056 為例,總費用率(內扣費用)為 0.74%。
  • 內扣費用會反映在 ETF 的淨值上內扣費用越高,對淨值的影響越大。即使股價不變,淨值也可能因內扣費用而減少。

  • 槓桿型、反向型或期貨型 ETF 的費用率通常較高,因其有大量保證金和轉約問題。不建議投資人長期持有這類 ETF,因為內扣費用會侵蝕淨值。

  • 海外型 ETF 的內扣費用通常比台股現貨型 ETF 高,因為購買海外股票時存在匯率風險。例如,美元升值時,需要更多台幣才能兌換到一單位美元,這會形成匯率損失。

  • 海外型 ETF 的績效可能與追蹤指數產生較大落差,因內扣費用較高加上匯率風險,可能與預期報酬有兩成左右的差異。

  • 選擇 ETF 時,不應只看殖利率,還要考慮內扣費用。例如,00731 的股息收益率雖高達 7.57%,但內扣費用高達 2.6%,實質收益率並不高。

  • 台股現貨型 ETF 的內扣費用通常在 0.5% 左右,例如元大台灣 50 的總費用率約為 0.36%。

  • 換股頻率高的 ETF,其交易成本也較高,例如 00731 和 00900。

  • 海外型 ETF 的內扣費用普遍偏高,而且可能沒有配息。投資海外型 ETF 應對報酬有更高的預期。

  • 不建議長期投資期貨型 ETF,其總開支比通常在 1.5% 以上,內扣費用高,會侵蝕資本利得。

  • 購買 ETF 前,應理解其成本,從內扣費用和殖利率來判斷現金流。除了殖利率外,還需考慮資本利得,避免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或被內扣費用侵蝕淨值。

  • 計算資產部位增長時,要將手續費、交易稅、經理費、保管費等成本納入考量

總結來說,投資 ETF 不可忽略內扣費用這個重要成本,要仔細評估各種 ETF 的費用結構,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