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一)第 95 集、00903 富邦元宇宙季配息用意何在?海外型 ETF 風險是什麼?
觀點整理
- ETF 的選股邏輯:
- 此 ETF 追蹤的是 Selective 元宇宙指數。
- 選股原則主要有三個部分:
- 挑選 Selective 指數公司定義的已開發國家。台灣和韓國屬於已開發國家,所以台灣有成分股在其中。
- 考量市值和流動性後,選取公開資訊中與元宇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 30 檔股票。
- 選股邏輯並非嚴謹,沒有明確規定營收必須有多少來自元宇宙,也沒有定義元宇宙的確切產業結構(硬體或軟體)。
- 選股方式是根據公司報告中提到元宇宙的次數,次數越多,越有可能被納入成分股。
- 成分股組成:
- 多數成分股為美股,美國標的大約佔 8 成 7。
- 其他包含韓國、日本、澳洲、歐洲和台灣。
- 基礎設施平台約佔資產配置的 6 成,其餘為軟體或遊戲。
- 前幾大成分股包括 Meta (臉書)、聯合技術、輝達、蘋果、Snap、Google、Roblox。
- 成分股多為科技全職股搭配遊戲軟體股。
- ETF 的風險:
- 績效提升與過去大量資金湧入全職股相關。
- 最大的風險是全職股的回檔,因為美國股市的全職結構,少數股票推動大盤。
- ETF 買入的都是估值很高的股票。
- 長期來看,此 ETF 追蹤的標的與尖牙五股相似。
- 內扣費用(經理費和保管費)接近 1%,長期下來會侵蝕淨值。
- 元宇宙的趨勢:
- 元宇宙不一定是必然的趨勢,可能是公司在產業轉型下的產物。
- 以臉書為例,由於年輕人不喜愛,廣告業務量下滑,因此轉型至元宇宙。
- 有趨勢的東西不一定沒有泡沫,有泡沫的東西也不代表未來沒有趨勢。
- 元宇宙是未來人類社交媒體的轉捩點,但不是必然的營收支撐。
- 投資建議:
- 挑選 ETF 時,應注意內扣費用對績效的影響。
- 注意成分股的估值,若估值太高需謹慎。
- 探討指數追蹤的長期行情,是否符合中長期投資。
- 總報酬率比短期配息更重要。
投資人不應只看短期配息,而應綜合考量 ETF 的選股邏輯、成分股組成、風險、以及對元宇宙趨勢的理解。
最後更新於